正文 第六章 蜜餞和小食品(二)(2 / 3)

2.參照此法,還可製成“鹽水毛豆”。具體做法是:將毛豆洗淨,用手輕輕擠壓出一個小口,或者剪去豆莢的兩尖。煮鍋上火,放入清水600克,再加大蔥10克、薑10克、花椒5克、大料5克和毛豆500克,先用大火燒開,再改用中火燜煮至五成熟,放入精鹽25克。燜煮至八成熟,起鍋離火,以不使毛豆肉綠色變成黃色而散失養分為好,晾涼即可。“鹽水胡桃”、“鹽水毛豆”,和“鹽水栗子”一樣,皆為北京人愛吃的風味小吃。

蘋果幹

為北京最普通最受人們歡迎的一種“果子幹兒”。除洗淨後直接食用之外,還可用開水泡發當作飲料,一年四季皆可飲用。夏天如入冰箱冰鎮,清涼爽口,甜中微酸,既可生津止渴,又可和胃止瀉,是一種“藥食同用”的鮮美飲料。

(原料)

新鮮蘋果5000克。

(做法)

1.蘋果洗淨,削去果皮,用刀切成薄片。也可不用削皮,洗淨後直接切成薄片。

2.用結實的線繩將蘋果片穿起成串,掛起來晾曬為幹。或者把蘋果片攤放在席上,在陽光下曝曬,隨時注意翻動。白天晾曬,晚上收起,以防雨淋,並保持清潔衛生。曬幹即成。

附注:將蘋果製成“蘋果幹”,方法多種多樣,可繁可簡。簡則照上述方法製作,繁則按照“棗幹”製作方法晾曬為幹。也可將蘋果片攤放屜中,送入烘幹室烘幹。

山楂幹

又名“紅果幹”,或者“大紅幹兒”。做法極為簡單,為北京人喜歡吃的一種小食品,尤其為孩子們或者青年婦女所喜食。盡管“山楂幹”的做法簡,但卻是北京民間一種消食開胃,降脂降壓的食療珍品。從古至今,別具北京傳統習慣和民俗風情。因此,北京人十分親昵地稱之為“大紅幹兒”。

(原料)

大山楂5000克。

(做法)

1.山楂洗淨,用刀將每個山楂橫切成圓形薄片。或去掉果核,或不用去掉果核。

2.把切好的薄片用絲線或用線繩穿起成串,掛起來晾曬為幹。或者把山楂片攤開鋪在屜中以及竹篩中,放在太陽下曝曬成幹。

注意:把山楂千攤放屜中或竹篩中晾曬,要隨時翻動,並保持清潔衛生。白天晾曬,晚上收起,以防雨淋或露水。

附注

1.照此方法,可把鮮梨製成“梨幹”。製作“梨脯”,定要削皮。製作“梨幹”,最好不削皮,以便更好地保存梨的自然風味和營養成分。一般不選用北京特產的“京白梨”或“雪花梨”,隻是選用水分少、物質含量高的普通品種。這樣既經濟實惠,又製作簡便。吃起來甜韌耐嚼,為孩子們所愛吃的一種小食品。北京人常常以此用開水泡發,當作飲料,冬天趁熱喝,夏天晾涼喝,具有止咳清痰,清心利肺的食療作用。

2.照此方法,還可把鮮桃、沙果、香果、杏等製成各種“果子幹兒”,口味各異,具有多種食療效果,皆為北京人所喜食的小食品。

柿講

北京人愛吃柿子,可清熱養胃。如把柿子加工製成“柿餅”,味道甜蜜,細軟清香,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更是為人們所愛吃的一種小食品。製作“柿餅”,如果把晾曬翻動時落下來的柿霜收集起來,篩去雜物,加熱後做成扁圓形的“柿霜餅”,則是治療口舌生瘡、咽幹喉痛的良藥。

(原料)

鮮柿子50000克。

(做法)

1.選用成熟的桔紅色的鮮柿,削去薄薄的一層柿皮,保留柿蒂,晾曬十天。

2.見柿子已皺縮時,將其翻個,使柿蒂朝上,並用手逐個將柿子捏成扁圓形。這之後,每隔兩三天將柿子翻動、捏餅一次,前後共翻動、捏餅三次。

3.把發皺、發軟的半幹柿子選出,堆在席萡中間。柿子陸續地曬好,繼續不斷地往上堆。每天要翻一次,上麵要蓋好席子,使發汗上霜。

4.十天左右,柿子表麵出現一層白白的薄霜,再用手逐個整理,捏成二厘米厚的扁圓形,即為“柿餅”。將成品裝筐後,仍要放在幹燥、通風、涼爽處使“柿餅”繼續生霜。

5.將柿霜收集、篩淨,提取淨霜,按照5:1的比例加入清水,即500克柿霜加清水100克,上火加熱熬化,起鍋離火晾涼,倒在案板上搓成長條,再切成三厘米長的塊,捏成扁圓形,使中間厚、邊兒薄,製成便為“柿霜餅”。

桔餅

鮮桔口味甘美,甜中微酸,營養豐富,可潤肺止渴,醒酒消食。把鮮桔加工,製成“桔餅”,又叫做“白糖桔餅”,口味更加甘甜,且桔香濃厚,並具有潤肺健胃的食療功效。既是一種甜香可口的小食品,又可做為各種糕點輔料。

(原料)

鮮桔5000克,白砂糖2500克,堿麵500克。

(做法)

1.用2500克清水將堿麵溶化,製成堿水。把桔皮表麵的角質層削去,分批放入堿水中浸泡三至五分鍾撈出。再用清水將堿液清洗幹淨。

2.鍋中倒入清水,用旺火燒至90攝氏度時壓火,把桔子倒入浸燙五至七分鍾撈出瀝幹。

3.用竹簽在桔子四周紮孔,擠出桔核,壓出桔汁,留作他用,製成桔坯。

4.將鍋上火,放入清水,加進白砂糖500克。待糖化開後,把秸坯倒入,用大火燒煮。邊煮邊加糖,陸續把1500克糖加完,並要不時地攪動,不使糊底。

5.待鍋開後,迅速將桔坯撈出晾涼。冷涼加入白砂糖500克,擻在待桔坯表麵,稍加整理,使桔成扁圓形,即為成品。

附注:1.桔子渾身有用,全身是寶。加工“桔餅”擠壓出的桔核,壓幹後可作為中藥材。桔子皮可蒸餾桔子油,作為食品的香料。也可將桔子皮晾幹,或作為中藥,或作為煮製食物的香料,使製品易熟易爛。2.製作“桔餅”壓出的汁液,按其重量加入適量砂糖,比例是5:1.即100克汁液,加糖20克。倒入鍋中,用旺火加熱到90tS將火壓住,或起鍋離火,按汁液的重量加入0.08%的安息香酸。然後晾涼,消毒,裝瓶即為“桔汁”。和“桔餅”一樣,具有潤肺健胃的食療功效。由此可見,大力種植桔樹,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並且,還可改變生態環境,美化生活,乃至發展致富。

酸梅湯

北京特味食品老店“信遠齋”製作的“酸梅湯”,成品色清味醇,汁濃適口,甜中有酸,酸中有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