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洞察敏銳,四麵出擊(5)(1 / 3)

李嘉誠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時時關心著祖國大陸的發展與繁榮。隻要他能夠為大陸做事,總是不遺餘力。這不僅是為了給自己開創一條生意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出於對祖國的一片赤子之心,也就是說,即使他不賺錢,也樂於幫助大陸的同胞做生意。於是,李嘉誠立足於香港,開始全麵的向大陸投資,與內地的商家合作。

時任香港長實集團主席的李嘉誠曾在集團周年晚宴致辭中表示說,“香港在未來數年內,隻要把握時機,加強與內地合作,迅速擴大在內地市場的占有率,香港就將會有無限的商機”。

李嘉誠說,中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給香港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商機。但是,麵對迅速成長的內地企業和國際機構的競爭,港人如果不奮起直追,如果不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就有可能被同行所擊倒,被無情的商業社會淘汰。

李嘉誠認為,香港本土兼融中西方文化,具有國際化的自由經濟背景,有著完善的金融係統,先進的通訊和航運設施,良好的商業法律,特別是多年來已與世界各國和各地區建立的聯係,這些都是香港與別人競爭所具有的有利條件。香港最大的資產是人才,香港在過去之所以能取得輝煌的成就,主要是靠港人的勤奮和拚搏精神。李嘉誠表示,隻要港人保持這種精神,減低成本,提高和增強競爭條件,具有堅毅的意誌和奮鬥心,就能克服暫時的困難,取得新的成績。

全球經濟一體化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長和係帶來了規模效應,但也使企業受到了經濟風暴的影響。長和係在全球36個國家都有業務,主要業務還是長和係的兩大支柱產業房地產與電信。主營地產物業的長實集團,2001年來自物業的收益為18?96億港元,與2001年同期相比下跌16?3%,而主營電訊業務的和黃公司,2001年的營業額為614?6億港元,但是由於2001投資3G業務,其中312億港元被作為有關投資的儲備。雖然在各種場合下,李嘉誠一再強調香港經濟會複蘇,但是具體會在什麼時候開始複蘇、前景怎樣?李嘉誠在內部討論會中也坦言至今仍不明朗,有很多挑戰性問題隨時都可能會發生。一方麵,李嘉誠的目光重點轉移到環境良好的市場--歐美以及大陸內地,尤其是內地市場。另一方麵,他仍然繼續采取其逢低跟進的手法,大量吸納土地,建設物業,促進盈利。李嘉誠說,普遍認為歐美經濟可以出現三個百分點的增長,而大陸內地會有7%,增幅最大,就經濟增長而言,現時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中國相提並論。

受全球經濟低潮的影響和香港經濟金融風暴的影響,2001年度業績受到很大影響,2002年,李嘉誠所掌控的香港上市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聯營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被《亞洲周刊》評為“2001年國際華商500”冠亞軍,其中長實獲純利72?91億港元,和黃的純利為120?88億港元,分別比2001同期下降六成多。麵對外圍經濟環境惡化的衝擊,在年報的發布會上,李嘉誠說,我們要利用集團充足的現金流量及穩健的借貸水平,使其建立堅穩的財務實力,同時獲得極高的長期信貸評級,有利於籌措資金,隨時掌握投資機遇,為股東們爭取最大的利益,共同度過難關。

李嘉誠非常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近20年來的高速增長。隨著中國加入WTO,這更堅定了他的信心。在一個公開場合,李嘉誠曾經明確表示,長江實業多年來對中國內地的投資很多,而中國加入WTO後我們的商機將會更多。有些業務領域過去沒有涉及,往後可能會涉足。最關鍵的是認清方向,把握好機會。

如果當年TOM.COM這艘小艇在內地打出的是高科技概念牌,那麼今天的“長和航母”打的則是更穩重的概念牌。多年的內地經營經驗,讓李嘉誠對內地投資環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願涉足政治的李嘉誠,利用眾多的慈善活動,建立起了高大的社會形象和卓越的社會地位。為大陸捐助、投資,給他帶來的是名利雙收。在贏得了忠誠的合作夥伴的同時,也使企業的政府公關變得更有力。在這種天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長和係已經準備好大幹一場,在2002年3月份舉行的年報通告會上,李嘉誠就曾明確表示,長和係今年在內地的投資額將以百億港元計。

在房地產業方麵,在繼2001年投資100億元開發的朝陽區東壩“CBD後花園”之外,2002年長和係又花3?9億元人民幣獲得了上海古北新區1區14號地塊的土地使用權。

就港口網絡建設方麵,李嘉誠把內地的港口業務視為未來投資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黃”內地港口業務的根據地,“和黃”通過擴建廈門海滄港,入股寧波北侖港等,明顯是把戰線北移,形成中國沿海的港口網絡。

在通信業方麵,年電訊盈科宣布與中國電信共組合營公司,合營公司的總投資額約2億元人民幣,合營公司初期會集中拓展內地金融業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但不排除日後會進軍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