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節 學會變通,另一片天(2 / 2)

大家都以為這個和尚有神通,就做個順水人情,把驢子送給這位“驢大仙”騎著上路。

和尚也不客氣,翻身騎到驢子身上,用棍子係了根又大又紅的胡蘿卜,吊在驢子的頭頂上說:“驢啊驢,快點上路吧。走到我要去的地方,我就賞你根胡蘿卜!”

驢子叫了兩聲,高高興興馱著和尚走了。

大家都認為這個和尚可真會耍寶,既得到了坐騎,又賺了一個“驢大仙”的美名,於是對他頂禮膜拜。其實他哪有什麼神通,隻是出家之前養了幾十年的驢子,熟悉驢子愛吃胡蘿卜罷了。

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人才為我所用?掌握好他原來的脾氣加以推敲,用他想要的去作為誘惑,就算再不好脾氣的人,也會順從地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以取得更多的“胡蘿卜”!

學習要學其精髓,不要不懂裝懂

“滿罐水搖不響,半罐水響叮當。”真正胸有經天緯地之才、腹藏安邦定國之謀的人,絕不會急於露才揚己,倒是那些隻會三腳貓功夫的人,動輒喜歡炫耀自己。不懂裝懂者之所以是響叮當的半罐水,因為他們學習動機不純,學習態度浮躁。他們不會下功夫讀書,隻求懂得皮毛,用幾個時髦的詞語來糊弄人,以顯示自己很有學問。

禪宗的許多智慧是大道無形的,然而這種“無形”往往被人拉虎皮作大旗,鬧出不少笑話來。

比如有個書生到寺廟裏麵去燒香,負責接待的小和尚看他衣衫襤褸,就故意怠慢他,把他晾在一邊不予接待。

書生當然非常生氣,這小和尚狗眼看人低,實在可惡!

過了一會兒,一位財主老爺進來拜佛,小和尚跑東跑西,端茶倒水,非常殷勤熱情,說了數不清的“您”啊“請”啊。

書生就去質問小和尚說:“同樣燒香拜佛,你怎麼對我和對他判若兩人?”

小和尚不屑地回答說:“虧相公還是讀書明理的人,難道沒聽說過,招待就是不招待,不招待就是招待嗎?”

書生聽得火起,“啪”的扇了小和尚一巴掌。

“你幹嗎打人?”小和尚捂著發腫的臉哭著問道。

“你沒聽說嗎,”書生一字一頓地說:“打就是不打,不打就是打。”

其實這個和尚和書生都該打。他們不過是借用禪宗的形式,玩些文字遊戲,離禪宗的大智慧還差十萬八千裏,並且還自鳴得意,豈不叫人笑話!

全麵了解事物的本質,可以減少錯誤的發生

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較好地待人接物,才能在麵對生活、麵對事業時少犯錯誤。

有一個癡者因為自己總是看不到人間的真實,從而去向禪師請教:

“禪師,請你告訴我怎樣才能看到人間的真實?我在人生路上艱難地跋涉,到後來我才發現,我始終走在一個表象裏。”

“當我被她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決定娶她為妻時,一轉身,就發現她在用相同的語言與別人約會。”

“當我把我的所有贈給一個衣衫襤褸、麵色憂鬱的路人時,卻發現他對我毫無所求。”

“我把對我笑的人當做我的朋友,罵我的人當做我的敵人時,卻發現想把我推下深淵的,正是那個對我笑的人。”

“為什麼愛我的人偏偏不說愛我?人在我的身邊,為何心卻走了?怯懦者為何平時總是穿著勇敢的外衣?明明有求於我,為何偏偏要把一箱箱的珍寶送給我……這些表象實在令人迷惑,禪師,請你告訴我,我應該怎樣去判斷?”

禪師說:“年輕人,有時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相,耳朵所聽到的往往是那些擾亂心智的聲音。因此,離你而去者也許是真心愛你的人;送你珍寶的可能正是有求於你的人。”

“當一個人送你鮮花,一個則送刺給你,請不要急於斷定哪一個是親你者,哪一個是疏你者。”

“當你看見一個人鮮血淋漓地躺在地上,一個人站在旁邊無動於衷時,請不要貿然斷定哪個是死者,哪個是生者。”

“當你看到一個黑發者和一個白發者站在一起時,請不要在二者誰是老人的問題上妄下定論。”

“當一個人口齒伶俐、聲調高亢時;一個人結結巴巴、聲音顫抖時,請不要盲目斷定哪個是勇敢者,哪個是怯懦者。”

“當你看見一個人在不停地流淚,一個人卻在放聲大笑時,請不要立刻斷定哪一個是歡樂者,哪一個是痛苦者。”

“當你站在冰封雪凍的湖麵上,被飄舞的雪花所環繞時,請不要認為明天還會是這樣。今天的幸福可能會成為明天的痛苦,稍瞬即逝的或許就是永恒的……”

癡者聽了禪師的這番話後,豁然開悟了。他高興地說:“我明白了。”

“在你對萬事萬物沒有真正領悟之前,請不要說‘我明白了’。”禪師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