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庚說:“周六、周日銀行不開門,如果不在周五下午3時之前將支票遞進銀行,就要損失2000萬元3天的存款利息,以當時利息計是幾萬元。而在招商局,支票在家過夜是常事。我們鄙視市場經濟,我們不在乎時間,結果招商局到我接手時所有的資產加起來才1.3億元人民幣。以船運起家的招商局1950年有13條船,那時包玉剛才2條船。28年後,被稱為船王的包玉剛已擁有2000萬噸的船隊。‘時間就是金錢’不是沒有道理。”
其實這句口號還有後兩句,袁庚稱當時很膽怯未敢說出來,但口頭傳達了下去,就是“安全就是法律,顧客就是皇帝”。口號提出來後,袁庚感受到了外部強大的壓力,他開始就這個問題求教一些領導和專家,希望得到正麵支持。1983年下半年,袁庚在與穀牧副總理談起這個口號時說:“我是準備帶‘帽子’的,有人說是資本主義的東西。”穀牧笑而不答。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視察蛇口時,袁庚鬥膽向鄧小平提起這個敏感的話題。鄧小平隨之作了肯定的答複:“對。”袁庚總算吃了一顆定心丸。
1979年9月,蛇口第一家合資經營企業“中宏製氧有限公司”落戶蛇口工業區,拉開了外資企業進駐的序幕。在隨後的兩年中,相繼有數百家合營、合作企業進入。這些企業在資金來源、法人地位、股東權益、經營管理等方麵都按照市場經濟規則辦事,從而使蛇口在管理上也采取了相適應的市場方式。
在袁庚的推動下,1983年4月24日,蛇口工業區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立,取代原來的建設指揮部。令人興奮的是,這屆管委會是由民主投票產生的。而且規定,管委會兩年一屆,每屆均由民選產生,每年由群眾對管委會成員投信任票,不信任票過半數就得下台,包括袁庚自己。袁庚說:“群眾監督幹部,有權選舉罷免幹部,這可以改變幹部結構和工作作風。由組織部門提名,上級批準的做法容易滋生幹部‘人身依附’的觀念。我想做一個改革,冒一點風險。”
然而,袁庚的這些大膽舉措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卻備受指責與懷疑,尤其是作為對外開放試驗場的特區更是麵臨著空前的壓力。有人說深圳“精神汙染嚴重”,“資產階級又一次向我們猖獗進攻”。一些從內地到深圳參觀的老幹部甚至視特區為異端,認為“深圳除了五星紅旗還在,社會主義已經看不見了”。麵對諸般責難,袁庚沒有退縮,繼續帶領著蛇口大踏步前進。這份勇敢和堅持,和當時廣東省委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袁庚後來回憶說:1984年,中共廣東省委下發31號文件,給蛇口4個行政特權:任何進來投資的商人,蛇口自己可以批,批了之後,報上備案就行了;進人、幹部轉戶口,蛇口自己就可以批;另外地界問題也解決了。這個“31號文件”,使蛇口真正成了“改革試管”。
1984年1月24日,80歲高齡的鄧小平抵達深圳,他想親眼看看5年前自己畫的那個“圈”到底發展得怎樣。他一路上認真聽、仔細看、不說話、不表態。即使得知深圳在沒有得到中央財政特別扶持的情況下,工農業總產值在4年的時間裏增長了10倍,他也沒有表態。
隨後,鄧小平來到蛇口工業區。袁庚向鄧小平介紹說:“我們有句口號,叫‘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老人點了點頭,仍然沒有表態。1月28日上午,鄧小平登上珠海羅三妹山。有人建議原路返回,他意味深長地說:“我從來不走回頭路。”顯然,麵對建設經濟特區的變化和思考,鄧小平已經有了答案。鄧小平的話很樸實,卻一字千金。從“殺出一條血路”到“不走回頭路”,這不僅是對特區的肯定,也是對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步鑒定,更是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根本態度。
1984年2月4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蓋房子幾天就是一層,一幢大樓沒有多少天就蓋起來了。那裏的施工隊伍還是內地去的,效率高的一個原因是搞了承包製,賞罰分明。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500萬美元以下的開支可以自己做主。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我們還要開發海南島,如果能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
三個月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大連、青島、煙台、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
一年之後,中央決定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後又將遼東半島、膠東半島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四年之後,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成立。
第三節 南巡講話
20世紀90年代,全球風雲多變,世界動蕩不安。國際共產主義連遭挫折,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非但沒有成功,反而改變了顏色。隨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也出現了劇變,列寧創建的蘇聯共產黨喪失了執政地位,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了。這一嚴重結果,使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傾斜,給世界範圍內的社會主義運動蒙上陰影。
西方的一些政治勢力利用這一時機,加大和平演變的力度,利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不斷向社會主義國家發動攻勢。在這種形勢下,國內外一係列尖銳問題擺在中國人麵前:中國的改革是繼續前進,還是向後退;是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還是退回“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老路?1992年1月末,在爭論聲中,一輛專列悄然駛出了北京。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開始了他的南方之行。
此時的鄧小平是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到南方巡視的。在1989年11月的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他辭去了最後擔任的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完成了以他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向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順利過渡。但是,誰也不能忽視這位老人在中國,甚至世界上的影響力。這從他兩次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風雲人物中可見一斑。
時任《時代周刊》駐北京分社社長的理查德·霍爾尼克回憶說道:“《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評選,因為影響巨大,一直頗為慎重。大家別忘了,鄧小平剛剛獲評1978年的年度風雲人物。1985年度風雲人物的遴選,經曆了一個更加不同尋常的過程。最初的熱門人選是原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但當年10月,《時代周刊》到中國實地考察後,這個次序發生了變化。”
由《時代周刊》高級主管和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等美國大公司高層領導組成的參觀團,先後參觀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最終一致得出結論:鄧小平對中國持續不斷的改革比1985年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加有可能改變曆史的進程。
事實的確如此,當曆史的車輪從20世紀80年代一路行進至90年代時,還沒有人能對中國的未來作出準確的曆史預言。在人們的思想再一次出現困惑時,這位已經宣布退休兩年的老人再一次挺身而出,力排眾議,撥正船頭,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駛向光明的彼岸。
從1月18日至2月21日,已經88歲高齡的老人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一向寡言的鄧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幾乎沒有停止過講話。最激動的一次,從深圳坐船到珠海一個小時,他整整講了一個鍾頭,對有關改革開放的政策和理論做了係統闡述。
1月20日,鄧小平登上深圳國貿大廈53層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們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有了這一步,再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才有希望,我們時間不多呀!
1月23日,鄧小平從蛇口港乘快艇抵達珠海。他在離開深圳前再次叮囑市委負責人:你們要搞得快一點。
1月25日,鄧小平視察珠海亞洲仿真係統工程有限公司。在聽取情況介紹時,老人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論斷你認為站得住腳嗎?我相信這是正確的。
1月29日,鄧小平來到珠江冰箱廠,當聽說這個鄉鎮企業小廠在7年間,產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國第一,並出口到東南亞一些國家時,他高興地說:“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會受人欺負,發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傳達學習鄧小平同誌重要談話的通知》,要求盡快逐級傳達到全體黨員幹部。這就是著名的“南巡講話”:1984年我來過廣東。當時,農村改革搞了幾年,城市改革剛開始,經濟特區才起步。八年過去了,這次來看,深圳、珠海特區和其他一些地方,發展得這麼快,我沒有想到。看了以後,信心增加了。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製,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麼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現在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經驗一天比一天豐富。經驗很多,從各省的報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樣好嘛,就是要有創造性。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我們自己這幾年,離開科學技術能增長得這麼快嗎?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
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社會主義中國應該用實踐向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資本主義發展幾百年了,我們幹社會主義才多長時間!何況我們自己還耽誤了20年。如果從建國起,用100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幹。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全麵解決了困擾國人的姓“社”姓“資”問題,明確提出“三個有利於”標準。根據這一標準,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992年,在黨的“十四大”上,江澤民在政治報告中主要依據南巡講話,從九個方麵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最終寫進黨章,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的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