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三)(2 / 3)

如果說,宋代以前的航海者所用的原始的海圖,均是信手畫下的極其簡略的航路或非常粗糙的島嶼的輪廓的話,那麼,到了宋代就已經能繪製較為精確的實用航海圖。這種專用地圖,一般都能準確地反映出一定水域的地形地貌、水文要素、定位條件及其它與航海有關的資料和說明。可想而知,這種海圖對沿海航區的航行是再方便不過了。而西方海圖的出現卻比中國晚了200多年。直到14世紀,在地中海地區才開始出現為實用目的繪製的航海圖。

至於航海中的一些地理概念的解釋,我國宋代學者也是深入淺出,迄今仍不失正確性。如北宋著名航海活動家徐兢曾根據出使高麗的經曆,撰寫了航海記實《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該書不但生動地顯示了古代中朝之間的友好睦鄰關係,為研究古代高麗的城邑、山川、風俗、典章製度提供了豐富的曆史資料,而且具體地描述了宋代先進的航海工具、航海技術,以及航海路線及航海考察活動,是12世紀中國航海的百科全書。徐兢在書中精辟地提出:人類可合聚落戶的大塊陸地為“洲”;比“洲”小,但仍可居住者稱為“島”;小“島”者稱為“嶼”;小於“嶼”,尚可生長草木者,稱為“苫”;而將完全由岩石構成的不毛之地,稱為“礁”。

宋代的航海氣象知識已經相當豐富與深刻。這不僅表現在季風規律的應用已頗見成熟,而且還表現在航海者以觀雲測天,預報未來氣象。他們已能“海洋中見日出入,即知陰陽;驗雲氣,即知風色逆順;遠見浪花,即知氣從彼來;見巨濤拍岸,即知次日必發南風。”諸如此類的口訣、歌謠不勝枚舉。它從一個很重要的方麵說明,宋代航海者有了初步駕馭氣象的本領,能在一定程度上變不利為有利,從而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度。

在論述宋代發達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時,人們自然而然會對宋代典型的船舶發生濃厚的興趣。除了前麵提到的福建泉州後渚港1974年出土的宋代古海船外,必須提及的是宋代的神舟和客舟。神舟是宋代為出國使臣專門建造的大型座船;客舟則為使團隨行人員乘坐的座船。客舟全長12.5丈,深3丈,闊2.5丈,大桅高10丈,頭桅高8丈(折合分別長約41.67米,深10米,闊約8.33米,大桅高約33.33米,頭桅高約26.67米)。載重約120噸左右。船的上甲板平整,船底尖削如刃。船上附設大櫓10支,客舟均靠搖櫓推進。航行時,正風張掛布帆50幅,稍有偏風則用利篷,左右翼張以取風勢;風小時再在大桅頂上加野狐帆10幅。

神舟的長度自然比客舟要大得多,載重約在600噸,由於當初沒留下精確的數據,因此至今仍難識其“廬山真麵目”。

木蘭舟是一種載重大,不怕巨浪的大型遠洋海船。別的不說,僅看它的舵杆就令人瞠目結舌。其舵杆長15.6米,比前些年在南京出土的鄭和寶船的舵杆還長出4.5米。這種舵杆木料選自廣西欽州海山出產的“烏婪木”,縝理堅密,即使遇上惡風怒濤也不會折斷。根據舵杆來推算木蘭船的“個頭”和載重量可以肯定它比鄭和寶船大許多。

宋代船舶,名列前茅;宋代航海,稱雄世界。即使在步入20世紀90年代的今天,我們也決不應該忘記宋代在造船和航海史上所起過的作用及所立下的豐功偉績。

五、唐宋四大港口的興衰

有人說,港口是陸地與海洋交接的大門;也有人說,港口是航海事業的風雨表,貿易往來的鏡子。

的確,航海事業與港口之間休戚相關、密不可分。每當造船業發達了,海運業發展了,港口也就隨之興旺發達;一旦戰事或他種原因,海運業凋敝、冷落,港口的建設與發展也就停滯、蕭條。宋代的北方港口就是最為生動的例子,北方民族連年征戰南侵,致使北方海域港口日漸衰弱,加上南宋小朝廷偏安東南,更使得重要港口逐步從北向南偏移,終於形成廣州、泉州、明州、揚州四大港並存格局。

廣州港從唐代起就是國內第一大港,這種地位一直到北宋、南宋仍蟬聯延續。公元714年,唐政府在廣州設立了市舶司,開始加強對廣州港的管理。隨著廣州港進出船舶數量的日漸增多,航海貿易額大增,唐政府不得不改由嶺南節度使主持內政,“押蕃舶使”(由市舶使升任)主管外商。足見唐政府對廣州港市舶管理的重視。唐朝中期以後,國內局勢開始動蕩不穩,港口官吏也趁機貪汙勒索、巧取豪奪,使廣州港幾起幾落、冷落不堪以致到了公元769年,廣州港一年才有四五艘西方船隻進港。公元878年,黃巢軍攻占了廣州,廣州港破壞慘重、滿目蒼痍,並且一直到唐朝滅亡,仍毫無生機。

北宋政府對廣州與東南亞及阿拉伯的通海貿易的門戶作用極為重視,對唐代廣州興衰利弊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宋政府對市舶使的人選十分慎重,注重選拔賢良,獎勵廉潔,同時加強法治、嚴懲貪官。很快,廣州港又複現海外船舶蜂擁而至,奇貨異寶源源而來的盛況。南宋時期,僑居廣州的外商日漸增多,進口貨物的數量和貿易仍保持最大航海貿易港的地位。

在日漸繁盛的東西方海上貿易中,泉州港充當了當之無愧的重要角色。泉州港興起於唐代,但大規模發展卻是宋代。

泉州港除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水道深邃、海灣曲折,港口密布,又地處亞熱帶,終年不凍,四季都可以通航。而且圍繞著泉州的漫長海岸線,既有突出的半島,又有曲入陸地的港灣,還分布著星星點點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