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巔峰期的元明代造船業
古往今來,能使商賈巨富迷戀神往,能使航海家、探險家鋌而走險,能對整個世界進程產生深刻影響的著述,確不多見。
而展示13世紀後半葉亞洲各國風貌的《馬可·波羅遊記》就是具備有上述超凡功能的一部著述。
馬可·波羅出生於意大利威尼斯的一個商人家庭,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父瑪竇·波羅,都是當地的大商人。當時的威尼斯,是地中海的商業中心,壟斷著地中海東部的航運和貿易。1260年,尼古拉和瑪竇去伊士坦布爾經商,到達中亞的布哈拉,在那裏遇到了一個波斯使臣,並和他一同前往中國,見過元世祖忽必烈。9年後,他們從東方回到威尼斯,帶回許多動人的見聞。馬可·波羅這時已經15歲了,開始對漫遊東方產生濃烈的興趣。
1271年夏,當父親和叔叔再去中國時,馬可·波羅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跟隨父親和叔父,踏上了萬裏征程,過地中海,到小亞細亞,經伊朗高原,翻越“世界屋脊”帕米爾,抵達喀什,再經由甘肅、寧夏,於1275年到達元代的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他們跋山涉水3年半,一路上備嚐艱辛。當穿越荒無人煙的伊朗高原,到達阿富汗時,馬可·波羅由於不適應高原山地的生活,還一度病倒,療養了一年之久。等到他恢複了健康後,才又繼續前進。
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父,覲見元世祖忽必烈,受到了歡迎。從此,他們一家三人,都在元朝供職。馬可·波羅年輕、努力,很快就熟悉了元朝的禮儀和蒙古語、漢語,深受忽必烈的器重。忽必烈見他為人謹慎、辦事認真,常派他擔任欽差,去過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等許多省份,並在揚州做過三年總督。他還曾奉命帶領外交船隊,出使過占城、爪哇、蘇門答臘、印度和斯裏蘭卡等國。
馬可·波羅一家三人受到忽必烈的高度信任,在元朝做官17年,思鄉之情日漸強烈。一個機會終於到來了。1286年波斯汗阿魯渾的寵妃死了,便派來使臣請求元世祖忽必烈賜婚。忽必烈慨然應允,選擇了一個蒙古族闊闊真公主,派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送往波斯去,並同意他們順路西歸。
1292年,馬可·波羅和父親、叔父,連同其他隨從共600多人,分乘13艘四桅九帆海船組成的中國船隊,從福建泉州港出發,護送闊闊真公主去波斯。他們趁東北季風揚帆南航,3個月後駛抵爪哇,因風逆受阻,曾在那兒停留了5個月,然後渡過北印度洋,經過18個月的航行,終於到達波斯灣口的忽魯漠斯。登陸後才知道阿魯渾已經死了,使者們便將闊闊真公主下嫁給阿魯渾的兒子合讚。
馬可·波羅一家在完成護送任務後,便繼續取道兩河流域,小亞細亞西歸,於1295年回到闊別已有26年之久的故鄉威尼斯。他們從中國帶回了無數奇珍異物和金銀財寶,從此成了威尼斯的富豪。
馬可·波羅在家住了3年。1298年威尼斯與熱那亞發生戰爭。馬可·波羅投身於戰鬥行列,擔任一艘威尼斯戰艦的艦長,結果受傷被俘,被關進熱那亞監獄。
在獄中,他栩栩如生地講述了他在東方的奇聞異趣,引起了同監的比薩作家魯斯梯切諾的極大興趣。此人寫作技巧高超,很快就用法文將馬可·波羅口述的內容記錄下來,整理成書。4年後,馬可·波羅獲釋,回到威尼斯繼續經商,並娶妻成家,從此未再遠遊,1324年他以70高齡終老於家中。
由馬可·波羅在獄中口述,魯斯梯切諾記錄、整理而成的《馬可·波羅遊記》(又名《東方見聞錄》),在此後600多年間風靡全球,被世界各國用各種文字輾轉翻譯出版。這部清新翔實的名篇巨著,記載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諸多國家的情況,特別詳細地記載了中國,其中包括西北、華北、西南和華東各地的風土人情。它對研究中古時代地理學史、亞洲曆史、中西交通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它開闊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眼界,引起了許多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很多航海家、探險家都受到過它的鼓舞和啟示,後來在1492年橫渡大西洋第一次到達美洲的哥倫布,就曾熟讀過此書。
人類的文明史蘊藏著深刻的曆史辯證法。馬可·波羅的東方之行,決不僅僅代表他們叔父三人的探險經曆,也強烈地顯示出元朝的經濟和軍事繁榮發展、造船業和航海業的高度發達。
當1279年元軍最後消滅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完全統一中國後,元世祖忽必烈以空前遼闊的疆域及遠播歐、亞、非的強大國威為背景,更加把目光盯注於海洋,使中國航海事業繼續保持鼎盛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