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加強和改進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二)(1 / 3)

社會工作的內容主要是評價工作對象在社會幫助方麵的需要,並使其得到適當的幫助,以解決其個人問題。例如對貧困者,評價其貧困程度,需要多少生活收入,有沒有特殊的需要,如何安排在現有社會保障製度下滿足其需要。對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者,評價其需要什麼生活照顧,然後安排通過家庭成員的幫助或住所附件的自願服務以及福利院服務以滿足其需要。在這方麵,社會工作本身不是提供生活照顧,而是進行信息搜集和分析,提出相應措施,然後由其它人提供生活照顧,例如在福利院主要是由護理員進行生活照顧。

社會工作的手段是運用多年學習的社會工作知識和經驗,包括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方法。

社會工作職業特性,主要不取決於其工作對象,而取決於其特有的工作內容和手段。例如,貧困的失業者,既是社會工作的對象,也是勞動部門就業服務的對象,社會工作偏重於評價他們的收入壓力和就業需求,幫助他們得到必要的就業服務,而勞動部門強調提供勞動信息以及培訓。再如,精神病人同是衛生服務和社會工作的對象,前者關注的是治療、康複,而社會工作關注的是病人的社會關係,關注其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

(2)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發展

1987年9月,民政部邀請了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家學者,以及國家教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北京馬甸舉行了社會工作教育論證會,重新確認了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科地位,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工作發展作了輿論準備和組織準備。1988年民政部資助北京大學100萬元,設立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個社會工作專業,開始了重建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進程。緊接著成立了社會工作教育研究中心,創辦了"社會工作研究"、"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等刊物,在民政部管理幹部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等民政係統的大中專院校相繼設立了社會工作係,在民政部培訓中心和有關省市民政廳局培訓機構組織開展了一係列社會工作課程培訓班,為民政係統培養、輸送了大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進一步推進社會工作教育發展,1994年民政部批準成立了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在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帶動下,在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到目前為止,我國有近200所高等院校設立了社會工作專業,形成了大專、本科、研究生三個辦學層次。同時,上海、重慶、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山西等部分省市也相繼建立了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自學考試製度。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為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建設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3)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

人事部、民政部1006年7月20日聯合頒發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和《實施辦法》),標誌著我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的正式建立。這是我國社會工作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對於進一步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實施社會政策、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首先,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是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體製的重要舉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各方參與、多方努力,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具有重要作用。在社會服務領域引入專業社會工作者,可以創新社會服務方式,增強社會服務的專業性,提高社會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可以拓寬社會服務範圍,創造大量社會工作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可以發揮社會工作平等、尊重、民主、誠信、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理念,協調社會關係、增進社會功能、促進公平正義、營造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可以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服務,落實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等方麵的社會政策,建立健全我國社會福利服務體係;可以充分發揮社會工作人性化服務、柔性化管理、社會化運作的優勢,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

其次,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是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內在要求。保持和維護社會穩定,是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就失去了開展其他工作的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建立和完善過程中,人們的利益關係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樣化的特征日趨明顯,人們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問題比以前更頻繁、更複雜。解決好這些新的更為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各國的實踐證明,專業的社會工作是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製度,是現代社會的安全閥。通過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發展社會工作,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增強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第三,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是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聯係的橋梁和紐帶。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試金石。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法寶。專業社會工作是加強社會建設、解決社會問題、提升人民福利、促進社會公平進步的重要製度安排。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能夠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在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願望、關心群眾疾苦、反映群眾訴求的專業優勢,把黨的政策用科學知識和方法送到群眾中,成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的生力軍,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黨在群眾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有利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第四,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是加強社會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在發達國家社會工作已有上百年曆史,社會工作者具有很高的職業威望和社會地位。社會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理念,應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幫助個人、家庭、群體和社區,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恢複和發展社會功能,被譽為"社會工程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工作理論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社會工作教育也達到了一定規模,但始終沒有從製度層麵建立起社會工作職業。這種狀況,一方麵,限製了社會服務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麵,降低了實際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價值追求,使大量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因缺少明確的社會工作崗位和職業發展機會而沒有從事社會工作,造成專業人才的浪費。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製度建立後,國家明確將其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製度進行統一管理,將從製度上確立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地位,提高社會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的能力建設。

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關係黨的形象,關係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是在人民群眾中產生、發展、壯大起來的。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黨一天也不能生存。過去革命戰爭年代是這樣,現在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也是這樣。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是我們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所在,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曆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黨風好,黨的形象就好,幹群關係就會改善和好轉。幹群關係和睦,社會就會穩定和諧。所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而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因此,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就必須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

(1)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首先,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領導幹部為重點。要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為根本,以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為主題,以更好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目標,堅持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進行理想信念和從政道德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黨紀條規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貫穿於領導幹部的培養、選拔、管理、使用等各個方麵,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督促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廉潔自律,反對和防止腐化墮落,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牢記"兩個務必",做到"八個堅持、八個反對",自覺經受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長期執政的考驗。

要把反腐倡廉理論作為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定期安排專題學習。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其他幹部培訓機構的教學計劃,編寫教材,保證課時。對新任職領導幹部進行廉政培訓。黨政主要負責人定期講廉政黨課。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宣傳部要切實抓好對省部級領導幹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其次,反腐倡廉教育要麵向全黨全社會。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在全黨開展的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注重研究反腐倡廉教育的規律,使教育內容貼近黨員幹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既善於依靠各級黨組織進行灌輸教育,又善於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行自我教育;既善於運用"三會一課"等傳統教育手段,又善於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開展教育。加強示範教育,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導作用。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的原因,分類分層次開展教育。每年集中一段時間開展反腐倡廉主題教育活動,把專題學習、群眾評議與改進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反腐倡廉教育作為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內容。

反腐倡廉教育要麵向全社會,把思想教育、紀律教育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製教育結合起來。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社區組織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創建活動。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庭助廉教育活動。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共青團組織要把廉潔教育作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極引導企業廉潔誠信、依法經營,開展農村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增強全社會的反腐倡廉意識,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