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加強廣告管理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過去,我國采取前蘇聯模式,實行計劃經濟,對生產資料進行計劃分配,不通過市場交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開始了經濟體製改革,重視市場調節的作用,擴大企業自主權。十四大以後,推行市場經濟,企業由執行計劃的機器變為根據市場變化進行決策的經濟實體。企業走向市場,廣告對企業興衰起重要作用。企業通過廣告互通信息、溝通產銷、擴大消費、活躍市場,這樣直接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保護企業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各個工商企業為了爭奪市場、擴大商品銷售而展開廣告宣傳競爭。為了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必須加強廣告管理。通過廣告法規,禁止企業利用廣告攻擊別家企業及其產品,或有暗示性的詆毀,嚴禁廣告宣傳違法商標和冒牌商品,因為這些行為不僅擾亂市場、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且損害正牌商品的信譽,破壞企業聲譽。因此,嚴格執行廣告管理法規,有利於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抵製各種不良的經營作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三)保護消費者權益
廣告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指南,因此必須真實地傳遞商品信息,不得欺騙公眾,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近年來,我國廣告業發展很快,廣告管理工作跟不上,在廣告內容和設計上出現一些混亂現象。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虛假廣告招搖撞騙、販賣假貨,特別是一些關係到人身安全與健康的醫藥、食品、化妝品、家用電器,不實的廣告宣傳,會使消費者上當受騙,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直接危害社會秩序的穩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廣告的管理,防止違法者利用廣告妨害社會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四)防止精神文化汙染
社會主義廣告內容必須健康,符合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原則和倫理道德觀念,禁止內容不健康的廣告毒害人民,造成精神汙染。我國近年來,廣告的內容與設計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現象,如電台廣告伴有黃色音樂,電視廣告有黃色鏡頭等。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廣告從業人員思想政治素質低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工作跟不上,一些單位存在“一切向錢看”的思想,不顧社會影響,不問廣告內容是否健康,誰給錢就給誰登廣告。
廣告不但在傳遞經濟信息、促進物質文明建設方麵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對精神文明建設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廣告推銷商品總要借助於一定的藝術形式,而藝術能夠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廣告向全社會傳播和倡導的商品信息代表著一定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道德觀和社會風氣。廣告還體現人們的精神風貌。在廣告管理工作中,對那些水平低劣的廣告提出批評,責令改進;對那些思想意識不健康的廣告予以取締;對那些有礙市容的廣告責令清除,可以消除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不良因素,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
(五)有利於市容和環境美化
為了美化市容,保護文物古跡和自然風光,必須有計劃地設置各種廣告招貼、路牌、霓虹燈、燈箱等戶外廣告。如果一座古代建築附近安裝了霓虹燈廣告,便與古跡風貌不協調;如果在城市的街頭、建築物、電線杆隨意張貼廣告,便會影響市容。許多國家的廣告法規對此都有具體規定,不得隨意張貼與安裝各種戶外廣告,以維護市容、保護環境。
(六)有利於加強對廣告業的統一領導
我國的社會主義廣告業實行多種所有製,多種經營渠道,多種經營方式。其中有國有企業,也有集體所有製企業;有專業廣告公司、媒介廣告部門、廠商廣告部門,也有各種兼營廣告的製作部門;有屬商業係統的廣告單位,也有屬工業、交通業、文化部門等其他係統的廣告單位;有內貿廣告業,也有外貿廣告業。總之,隨著廣告事業的蓬勃發展,廣告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為了使各廣告經營部門彼此之間能協調發展,共同擔負繁榮廣告業的光榮任務,國家必須加強對各廣告經營部門的領導與管理,健全組織管理機構,保證我國各個廣告經營部門都納入國家的統一領導、管理和監督下,認真執行國家的廣告方針、政策、法令,使我國的廣告事業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廣告管理的目的就是用經濟立法和行政監督、管理的辦法,限製廣告中的不良傾向,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保證國家對廣告業的統一領導,促進廣告事業沿著社會主義軌道健康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