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自己立了功,就有了討好君上,固寵求榮的法寶和資本。事實上,立了功更容易成為別人射擊的靶子,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在中國曆史上,那種由於居功自傲、最終招來殺身之禍的將領不在少數,他們並未戰死在拚殺的疆場,而是斷魂於自己人的刀下,說來令人惋惜也讓人深思。
為人處事,不要做出頭的椽子,過分重視自己的名利、企圖獨享榮譽,無異於是在為自己樹敵,這對我們有百害而無一利。
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特點,每個人都希望展現自己美好的一麵。但一定要適時地吃點小虧,不能一味地占盡優勢,讓別人完全被埋沒在你的光環之下。這樣,一旦你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就危險了。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過於低調雖然不被提倡,但如果事事都要比人強,每做一件事都要搞得沸沸揚揚,最終將沒有什麼好處。必將讓你成為那個易爛的“椽子”。
眼前吃虧,長久受益
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想吃虧,但事情已然發生,計較也無用,不如欣然接受。當時過境遷之後,卻不經意間得到了利益的回報,不禁暗自竊喜,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千百年來都持著“吃虧當福”的豁達心態的道理。很多時候,看似吃了大虧,實際上卻在暗地裏受益。
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虧,“吃虧”可使你得到幫助、獲得友情、取得財富,甚至改變你的命運。吃了虧時,別總耿耿於懷。慢慢你就會發現,事情的結果往往是你吃的虧越大,那你將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甚至,說不定能達到一本萬利的效果呢。
1
980年,我國發行了生肖猴郵票,有人托在郵票廠工作的張景程買了10版第一輪的生肖猴郵票。錢是張景程墊付的,一共70元,這在當年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數目。但那個朋友又忽然說不要了,但郵票已經買到手,無奈之下,張景程隻能自認倒黴,把10版猴票拿回家壓了起來。1991年郵票市價暴漲,猴票翻到了10萬元一版,張景程因虧得福,70元變成了100萬元。
吃虧其實是一種隱形投資。當你被人利用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你應該平心靜氣地對待,這樣往往能從中收到很多有益的東西。人生行走於世,如果我們並非無欲無求,那麼在“吃虧”與“福”之間,就不能總盯著眼前的利益去計算。換句話說,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為下一步做鋪墊,要著眼於未來,主動選擇吃眼前虧,隻有這樣才會比較容易把握主動。
吃虧與占便宜,正如禍福相倚一樣,是互相依存、相互轉化的。不過,得與失的互為轉化的效果,有時也並不是馬上就可以見到的。但沒有今天的“付出”又怎麼有日後的“回報”呢?
戰
國時,齊國的孟嚐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討債,馮諼自告奮勇去討債。馮諼臨行前問:“不知將催討回來的錢買什麼東西?”孟嚐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
馮諼到了薛邑後,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窮困,於是對大家說:“孟嚐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筆勾銷,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嚐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家的麵,我把它燒毀,從今以後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薛邑的百姓沒料到孟嚐君如此仁義,人人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見孟嚐君,把討債的過程如實相告,孟嚐君大為不悅。但馮諼對孟嚐君說:“你不是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嗎?我已經給你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
數年後,丟了相位的孟嚐君隻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孟嚐君當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嚐君回來了,傾城而去,夾道歡迎。孟嚐君感動不已,終於體會到了馮諼“市義”苦心。
可見,吃虧並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讓你在日後占到大的便宜。相反,那些害怕吃虧的人,常常把自己陷入一種困苦的境地中。因為怕吃虧,就會經常為了一點點小事情去斤斤計較;每做一點點事情,都想立竿見影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回報;會到處表現自己,甚至吹噓自己,生怕被別人忽視;這樣難免會搞得人際關係緊張,工作不愉快,並且時常處在失望的狀態中,讓自己活得很累。
“快樂沒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適當地吃虧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好人緣,還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機會和收獲。所以,放開自己的心胸吧!別總抱怨自己總是吃虧的處境,也別去羨慕那些暫時獲得小利益的幸運兒。要懂得“吃虧”是福,肯吃虧的人一定占便宜。
古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人高於眾,眾必非之。麵對如此複雜的環境,吃點眼前虧不要斤斤計較,要知道為未來考慮才是長遠的打算,也隻有這樣方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