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人小過,日後自己定能有獲益之時。反之,抓住別人的過往小錯不肯放手,不僅是在為自己樹敵,甚至會招來殺身之禍。
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反複叮囑駐守荊州的關羽,要東聯孫吳,北拒曹操,但關羽對這一戰略方針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他瞧不起東吳,也瞧不起孫權,導致吳蜀關係緊張起來。在關羽駐守荊州期間,孫權派諸葛瑾去替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求結兩家之好”,“並力破曹”。這本來是件好事,以婚姻關係維係補充政治聯盟,曆史上多有先例。關羽如果放下高傲的架子,認真考慮一番,利用這一良機,進一步鞏固蜀吳的聯盟,將是很有益處的。但是,關羽竟然狂傲地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關羽不嫁女兒就不嫁嘛,又何須出口傷人呢?試想這話傳到孫權那裏,孫權的麵子放在哪兒呢?又怎能不使雙方關係破裂?關羽的驕傲,使自己吃了一個大大的苦果,被自己的盟友結束了生命。
容人也是容己,給別人一個機會,別人自然會給自己留下一個機會。如果凡事做絕,不給別人留餘地,無異於自堵出路。
戰 國時,趙國和齊國發生了一場戰爭,結果趙軍大敗齊軍,殺死了齊軍統帥,還繳獲了千餘輛戰車,殲滅了三萬齊國軍隊,頓時戰場上屍橫遍野。
戰鼓停息,趙國統帥孔青下令把齊軍的屍體埋掉。這時有個叫寧越的人勸他說:“這樣做太可惜了,我們應該把屍體還給齊國人,這樣既可以顯示我們的大度和人情味,又可以讓齊國那些還沒有戰死的士兵感到傷心恐懼,從而打擊他們的士氣,讓齊軍不敢再侵犯我國。”
孔青馬上就明白了寧越的用意,但轉念一想,又感到不放心:“如果齊國人不來收屍,那該怎麼辦呢?”
“那就更好了。”寧越胸有成竹地說,“作戰不能取勝,這是齊軍將領的第一條罪狀;率領士兵出國作戰,卻不能帶他們回來,這是他們的第二條罪狀;給他們機會卻不肯收屍,這是他們的第三條罪狀。老百姓跟他們的國君都會因為這三條罪狀而怨恨他們,這樣就能夠做到從內部打擊齊國了。”
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是為一些非原則問題,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睚眥必報,結果弄得兩敗俱傷。朋友之間因為一句閑話爭得麵紅耳赤,形同路人;鄰裏之間因為孩子打架導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來;夫妻之間因為家庭瑣事同室操戈,勞燕分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隻要抱著“得饒人處且繞人”的態度,還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
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就是人要有寬容之心,能原諒別人的過錯。寬容和原諒別人的過錯是維持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基石。交友廣泛,容易成功的人定是一個能寬容別人、心胸寬廣的人。寬容是一種財富,它會在時間推移中升值;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懼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寬容是通向快樂的大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寬和之心麵對世界,不要斤斤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給自己的生活留一份平靜和美好。
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為人處世要容人小過,得饒人處不饒人。如果抓著別人的一點點過失不肯放,甚至凡事做絕,那麼結果往往是害了自己。
甘當配角,降低身份抬高身價
如果在我們生活的舞台中有主角和配角兩個角色,而我們隻能選其一的話,那麼,無論是誰,都一定希望自己能扮演主角,而不是配角。因為配角似乎就意味著為他人做嫁衣裳,而忽視自己。實際上,甘做配角,沒什麼不好,降低了身份卻能抬高了身價,更是一種低調做人的豁達智慧。
有 一天,華盛頓身穿沒膝的大衣獨自一個人走出營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沒有一個認出他。在一個地方,他看到一個下士領著手下的士兵正在修築街壘。
那位下士把自己的雙手插在衣袋裏,隻是對抬著巨大的水泥塊的士兵們發號施令。盡管下士的喉嚨都快要喊破了,士兵們經過多次努力,還是不能把石頭放到位置上。
士兵們的力氣快要用完了,石塊眼看著就要滾下來了。這時,華盛頓已經疾步上前,用他強勁的臂膀頂住石塊。這一援助很及時,石塊終於放到了位置上。士兵們轉過身,擁抱華盛頓,並表示感謝。
華盛頓問那個下士說:“你為什麼光喊加油而讓自己的雙手放在衣袋裏?”
“你問我?難道你看不出我是這裏的下士嗎?”那下士鼻孔朝天,背著雙手,很不以為然地回答說。
華盛頓聽了那下士這樣回答,就不慌不忙地解開自己的大衣紐扣向那個傲氣十足的下士露出自己的軍服,說:“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將。不過,下次再抬重東西時,你就叫上我。”那個下士這時才知道自己麵前是華盛頓本人,一下子羞愧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