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多久,左峻廷在新的崗位上也遊刃有餘時,他又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從此以後,老板就開始注意他了,發現他應付現在的工作仍然綽綽有餘,於是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左峻廷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說明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老板這才明白怎麼回事,更對他的低調和謙虛讚不絕口。理所當然地,左峻廷在這個公司裏受到了重用。
你比別人強,還有比你更強的,你本科畢業,比那些專科畢業生有優勢,可是站在你後麵的就是研究生,研究生後麵還有博士生。總之,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在強者如雲的隊伍裏,要想勝出談何容易!在大家都在向高處擁擠的時候,你何不放下身架,降低身份,在低起點上登堂入室呢?
如今,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已不再是“象牙塔”裏的“天之驕子”,他們肩負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理想的職業固然重要,但在沒有更好選擇的前提下,暫時屈就也是權宜之計。
崔建彬是師範大學的一名本科生,畢業後他到浙江某建築公司當起了建築工人。在外人看來,像崔建彬這樣畢業於師範院校的大學生,應該去做老師才對,怎麼當起了建築工人呢?
原來,在大學裏學物理專業的崔建彬,畢業後,由於所學專業比較冷門,輾轉於人才市場一個多月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後來,他和同學跑到浙江省,想在那裏闖一闖,當他聽說某建築公司招工人的時候,就決定放低姿態,先從工人幹起,雖然工作在基層很辛苦,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他從鋼筋工人做到了管理層,當上了經理。
回首這一路走來,崔建彬感慨地說道:“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隻要不高估自己,放低姿態,努力了就會有回報。”
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大學生“畢業”就等於“失業”。因此,大家也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追求“高薪”和“高職”,而是應該轉變戰略,放低姿態,主動去適應社會。隻要你是金子,那麼在低起點上一樣有登堂入室的機會,而且勝出的把握將會更大!
一個人在社會上求生存,即便你有自己的優勢,你也不可能恰巧遇到發揮自己長處的機會,或者正好遇到伯樂。這時候,就要學會彎腰,從基層做起。這就像當你遇到一個很低的門的時候,你昂首挺胸地過去,肯定要給腦袋碰出一個包來,明智的做法隻能是彎一下腰,低一下頭,讓很低的門顯得比你高就成了。
隻要你能放得下身份,你的競爭對手就不再是那些一個比一個自命不凡的強者,更多的是那些踏實、謙虛的專科生或者本科生。隻要你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但是若是在一大堆金子中發光,很難有人發現你,而你若在一片石子中發光,那麼別人一眼就能看到你。
可見,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智慧。放低姿態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作為,學習謙恭,學習禮讓,學習盤旋著上升,這既是人生的一種品質也是境界,讓我們腳踏實地地攀上成功的階梯。
今天,社會競爭格外激烈,如果你想高人一等,就應該先低人一頭。你的低姿態雖然把自己的身價放低了,但選擇的機會卻增多了,成功之時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寵辱不驚,忍人所不能忍
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成就大業者也的確就是這樣做的。大丈夫寵辱不驚,麵對巨大的屈辱,亦能做到忍辱負重,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磨煉意誌,以忍人所不能忍的堅定信念,造就戰勝困難的強者。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一生難免要麵對許多坎坷和不平,在能成大事人的眼中,任何屈辱都不足以讓其心灰意冷,相反更能鼓舞士氣,激發成功的欲望。
我們都知道漢代曆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忍辱發憤著《史記》的故事,受辱之時不改誌,那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最終會創造輝煌。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作為史官,生前沒能完成著書立說的願望,臨死前囑咐司馬遷一定要繼任史官,替自己完成著書立說的遺願。父親死後,司馬遷接替做了太史令。他一刻不忘父親遺誌,於同年開始動手編寫《史記》。但天有不測風雲,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被捕下獄。他按照漢朝法令的規定出錢贖罪,受了宮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