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以待人,有理也要讓三分
“若想在困難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寬以待人。”包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同奮鬥,在困難的時候患難與共,進而為自己增加成功的能量,創造更多的成功機會。事實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現得越謙讓,越能顯示出他胸襟坦蕩,富有修養,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欽佩。
漢 朝時,南陽太守劉寬,為人寬厚仁慈。小吏、老百姓做了錯事,為了以示懲戒,他隻是讓差役用蒲草鞭責打,使之不再重犯,此舉深得民心。劉寬的婢女不小心把肉湯灑在他的官服上,此時,劉寬正在他和屬下集體辦公。要是一般的人,必定會把婢女毒打一頓,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劉寬不僅沒發脾氣,反而問婢女:“肉羹有沒有燙著你的手?”由此足見劉寬為人寬容之肚量確實超乎一般人。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難免會偶有過失,因此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原諒的時候。有理讓三分,劉寬的肚量不可謂不大,感化了人心,也贏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生活中,對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應該主動顯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
人們往往把大海比作寬廣的胸懷,因為大海能廣納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彈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韌性。人們在一個單位或集體中工作學習,難免會產生一些分歧或矛盾。但是,如果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麵紅耳赤,誰都不肯甘拜下風,以致大打出手,事後靜下心來想想,當時若能忍讓三分,自會風平浪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領導批評別人,很有點兒“得理不讓人”的味道,氣勢洶洶的,結果被批評者要麼是毫不買賬,言行舉止反而變本加厲;要麼是口服心不服,一肚子不開心,這實在是於事無補。
對於公司員工來說,辦公室是辦公場所,雖然人和人相處總會有摩擦,但是切記要理性處理,不要盛氣淩人,非得爭個你死我活才肯放手。就算你贏了,大家也不會對你有好印象,覺得你是個不給朋友餘地,不尊重他人的同事,以後也會暗地裏防著你,於是你會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損害了尊嚴的同事,也會對你記恨在心,這樣你就無意中多了一個敵人。
我們在待人接物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尊重別人,不要動輒就口無遮攔地對別人品頭論足、議論別人的美醜賢愚,不要老揪住別人的小過失不放。如果我們不學會尊重各種各樣的人,就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時的口語之快而作意氣之爭,更不可因意氣用事而得理不饒人,做到有理也要讓同事三分。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於爭鬥的漩渦,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來,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為了麵子,也要強詞奪理,一爭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決不饒人,非逼得對方鳴金收兵或自認倒黴不可。然而這次“得理不饒人”雖然讓你吹著勝利的號角,但也成了下次爭鬥的前奏。因為這對“戰敗”的一方也是一種麵子和利益之爭,他當然要伺機“討”還。
古人雲:“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寬以待人,凡事讓三分,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回旋餘地采取機動的應付措施。
小 蔣和同事因為某些工作上的小事而吵嘴,弄得倆人很不愉快,小蔣對他的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說完這話還不到兩個月,他的同事就晉升成為他的上司,然而小蔣因為當時話講得過重,隻好另謀他就。
不說過頭話,不做太絕的事,則隨時可以應付意外情況。因為於人本身,強中自有強中手,而於事態發展,也時有不測風雲。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餘地,會讓你在人際交往中進退自如。
推己及人,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自己的行為舉止能否為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即使自己有理,也應讓別人三分。其實,有些時候給他人讓出了台階,也是為自己攢下了人情,留下一條後路。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才能做到寬以待人。推己及人,你在別人理短時就會大度地寬容他人,他人才會在自己理長時容讓你,以此建立相互寬容融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