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境貧寒的女孩張嘉兒剛剛步入社會,為了追求時髦,不惜借錢購買高檔衣服,還借錢買了項鏈、戒指來炫耀自己。周圍人羨慕地誇獎她有錢,她隻說是爸爸媽媽幫她買的。有一天門口堵滿了要債的人,周圍的人才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從此,大家都躲著她走,她也為此陷入了苦惱之中。
張嘉兒的苦惱正是緣於自己強烈的虛榮心理。一定要學會消除這種不良心理,方法如下:
一是克服盲目攀比心理。橫向與人比較,永遠都無法達到心理平衡,而且還會促使虛榮心愈發強烈,一定要比,就要跟自己的過去比,不斷促使自己進步。
二是珍惜自己的人格尊嚴。崇尚高尚人格,不給虛榮心抬頭的機會。同時要追求真正意義上的真善美,一個人追求真善美就不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炫耀自己,就不會徒慕虛名。
所以虛榮心追求的是一種並不存在的或者不可持續的光榮或榮耀。表麵是打腫臉充胖子,內心卻很空虛。表麵的虛榮與內心深處的空虛總是不斷地在鬥爭著:一方麵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前,為自己不如人意的現狀所折磨;另一方麵即使達到目的之後,也唯恐自己真相敗露而恐懼。
虛榮心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虛榮不可以脫離實際,過度膨脹的虛榮心很容易走向它的反麵,以致采取不道德或者不合法的手段,去攫取自己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東西,從而走上罪惡的道路,這樣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的。
虛榮心理,一種扭曲的自尊心。心理學認為,虛榮心理是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麵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內在的、實質的不足,通過滿足自己的自尊,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虛榮心實質上是一種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
與嫉妒心一樣,虛榮心也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性格弱點。在強烈的虛榮心的驅使下,往往能使人產生各種可怕的動機,這種動機所帶來的後果往往是非常嚴重的。所以,虛榮心是使人走向歧途的興奮劑,它能燃起一個人的邪念,使人失去理智,最後往往導致終生的遺憾。
在 《李爾王》第一幕第一場中:虛榮心過度的李爾王,隻因為小女兒考狄利婭不願意說恭維話來取悅父親,就誤會考狄利婭不夠忠心,剝奪了她的繼承權,還將誠實率直的小女兒驅逐到國外,反而把一切財產都分給了虛偽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誰料這大女兒和二女兒在達到目的後卻馬上背叛了李爾王,把他趕出家門,李爾王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最終在悲痛瘋癲中死去。
虛榮心使李爾王迷失,他無法判斷到底誰才是真正關心他的人,因為他急切地希望從他人口中聽到肯定的話語。李爾王為虛榮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更成了自己誤判之下的受害者。
虛榮是對某種既得利益或期待利益的占有企圖。虛榮心強的人,喜歡在眾人麵前炫耀自己曾經的輝煌或今日的榮耀,喜歡炫耀有名有地位的親朋好友,喜歡炫耀自己有多少財富,喜歡看到眾人對他露出羨慕的目光。
虛榮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像這樣的場景我們一定不陌生:男人信口開河地吹噓自己根本不值一提的業績,女人滿麵笑容地誇耀自己並不優秀的孩子,富人充滿優越感地嘲笑窮人生活的儉樸,長相出眾的人挖苦別人相貌的缺陷……
街頭流浪兒會因為多討得一枚硬幣而向同伴炫耀;幼稚園的孩子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誇獎而喜笑顏開。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認為隻有“使君與操耳!”其實不過是用劉備來做陪襯,標榜的正是他自己。曹操雄才大略,自視甚高,可楊修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當眾道破他心中的玄機,使他的虛榮心受到傷害,以致遭到殺身之禍。而楊修之死,又何嚐不是他自己的虛榮心所招致的呢?
可以說,虛榮如果隻停留在表麵上,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常常翹起拇指說:“老子從前比你闊多了。”隻能說是自欺欺人,對自己或他人並不造成什麼傷害。但倘若虛榮變成了虛偽,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從而達到自己內心的滿足,就需要警惕了。
一個人如果被虛榮心理帶來的無盡欲望所折磨,即使擁有再多,他的心靈也會是痛苦的,完全不會有幸福可言。這就是在告誡我們,要正確對待一些縹緲的虛榮,不能讓自己深陷在虛榮的泥沼之中。
莫做榮譽的奴隸
“以榮譽為釣餌,既可以引導人們向善,也可以驅使人們作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犯了錯誤、身陷囹圄的人很多都是曾經名噪一時的什麼“獎章獲得者”、“先進工作者”或者什麼“經理”、“董事長”甚至什麼“縣長”、“市長”等等,都是一些說起來讓人們羨慕的人物。可是,他們為何走進了鐵窗,甚至賠上了身家性命?細細數來,大多數都是在榮譽麵前栽了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