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名或篇名途徑。像查字典一樣,按圖書的書名或文章的篇名(標題),在相應的目錄(或索引)中,依字順查找。

(2)作者姓名途徑。即根據作者目錄或作者索引查找所需的文獻,也按字順查找。

(3)文獻序號途徑。即按文獻序號查找需要的文獻,有些類型的文獻,每篇均有互不重複的編號,稱為文獻序號。這種序號為文獻檢索帶來了方便。

(4)分類途徑。即利用文獻分類目錄(或索引),按文獻資料所屬專業類別來檢索文獻。首先要熟悉學科分類法,然後弄清課題所需文獻的“類”及代號和數字。

(5)主題詞途徑。即按主題詞字順從主題目錄或主題索引係統中查找所需文獻。“主題詞”是表達文獻中心思想所用的規範化的名詞或詞組。

(6)關鍵詞途徑。即利用文獻的關鍵詞查找文摘中選出的、具有實際意義的、能反映文獻內容特征的詞彙。

其中前三種途徑屬於根據文獻外形特征來檢索的,一般用於已知文獻的檢索;後三種途徑屬於根據文獻內容特征來檢索的,常用於未知文獻的檢索。

2.文獻檢索的方法與程序

文獻檢索要盡量全麵、準確、及時。為此,就要對課題的內容、性質和進度計劃等做出認真分析,明確查閱的側重點,然後選擇合適的檢索工具和檢索方法。

從全麵性的要求來說,最好是利用檢索工具對刊物逐年逐期地查找。即根據課題內容選擇合適的檢索工具(一般先選擇綜合性期刊),然後按時序由遠而近或由近及遠逐期查找。

從準確性的要求而言,首先要對課題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和了解(課題的性質、關鍵問題、同類最新成果、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論著以及作者等),然後按課題性質、關鍵問題確定檢索途徑有針對性地檢索出有關文獻資料。

至於查閱文獻的及時性,主要取決於對課題的熟悉程度和對檢索的熟練程度。熟能生巧,做到查準查全又查得快捷。有條件時,可利用計算機檢索。

綜上可知,文獻檢索的基本步驟如下:

(1)分析課題,明確查閱要求;

(2)選擇檢索工具和檢索方法;

(3)確定檢索途徑;

(4)利用檢索工具尋求檢索文獻的線索;

(5)了解館藏,獲取原始文獻;

(6)閱讀原始文獻,準備新一輪檢索。

四、文獻的篩選和引用

1.文獻篩選

文獻篩選在於有效地利用。為方便利用,先要進行分類整理和管理。一般可按研究或設計的需要分類,如按若幹子課題歸類;對於曆史性資料,可按不同時期、不同作者歸類;也可按文獻的類別歸類,如圖書、論文、專刊、報告、圖像、光盤等。

然後,就是消化、吸收和精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豐富,“由薄到厚”地積累:認知升華,“由厚到薄”地消化吸收,形成新的觀點。

2.文獻引用

文獻引用指撰寫研究成果或設計說明時,如何注明引用文獻。主要有如下方麵:

(1)在說明或闡述課題來源或主意時,通過引用文獻,說明前人工作的基礎、成果和程度,闡述自身開拓的工作範圍和價值;

(2)在論證自己的研究或設計成果時,以引用的文獻資料作為旁證或佐證;

(3)在一些重要的學術觀點或創意理念上,注明參考文獻,可為感興趣的借鑒者檢索同類文獻提供方便;

(4)對引用他人成果,要客觀地說明出處,既體現了自身的學識,也體現了高尚的學術道德。

3.注明引用文獻的方式

(1)文中注,在引文中引用的地方,用括號注明引文出處;

(2)腳注,在引文引用的地方寫上腳注標號,在當頁最下方以腳注方式注明引文出處;

(3)文後注,在論著結尾後麵,注出“參考文獻”,參見各章畢業論文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