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中國畫的傳統要求,本教材分草本、木本、藤本三類。選擇有代表性的蘭、菊、梅、竹、紫藤、荷作為主要教材;其他花卉作為輔助教材,俾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二)由於本教材的篇幅和圖例有限,對翎毛、草蟲、動物部分,相對減少,也不逐一示範例圖。
(三)各種教材的安排,注意到題材的難易程度,以由淺人深和從簡到繁地循序前進。譬如:草本比木本容易,藤本比木本難些。編排時遵循著這個特點進行,便於順序而有係統地學習。
(四)寫意花鳥,大筆揮揮,比較簡單,既不可草草率率,也不能拘拘束束。態度要嚴肅認真,勞動要隨便灑脫。“所謂大膽落筆,細心經營”是也。倘能萬般耐心、持之以恒地反複練習,自必卓然有成。
(五)寫意花鳥的特點:“落筆成形,一氣嗬氣,而且可一不可再”。學習時要求對用筆、用墨、用色、用水必須詳細剖析,認真研究。從運筆的方法、先後順序和調墨、調色的變化,以及怎樣構思構圖和各家各派的風格特點等等,必須全麵了解,審其所長,究其所難,攻其要害,得其精粹,然後奮發前進,精益求精。
(六)寫意花鳥的創作方法:“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要求平時隨時隨地進行觀察或寫生,培養造型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為以後的創作創造條件。它的創作過程是:“當機立斷,隨機應變,將錯就錯,隨錯隨改”。循環往複,直至完成乃止。
(七)花鳥畫的空間距離不大,不同人物、山水。特別山水畫,咫尺千裏,意境深邃,空間距離特大,千裏遙遙,盡在咫尺之間。因此,花鳥創作,一般以原大為宜。學習時上手
容易,上去卻很難。除了技法的熟練外,還必須加強修養。如書法、詩詞、篆刻、史論等等,必須全麵發展,共同提高,才能相輔相成。否則,筆墨意境,無法超脫,怎能得恬淡、蘊藉、雋永、質樸之至於毫端,具蕭疏、俊逸、浩瀚、華滋之變於畫外呢?
(八)寫意花鳥的臨摹,一般不需要對臨,容易死板。可采用意臨、背臨的方法進行;也可用半臨半創的辦法,從中摸索經驗,領其神韻,能像則像,切忌滯刻,、求活潑自然為佳。但傳統山水、人物,必須用對臨的方法,通過眼到、心到、手到,才能徹底掌握各家皴法和描法。而寫意畫沒有多少筆就能完成。即使作者本人要重複一次,都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如果硬臨死摹,或者像木刻水印那樣,一遍遍地去套印,那就大相徑庭,失其本義,不成其為寫意畫了。
(九)寫意花鳥分大小兩種,作為創作方法,完全相同。但工具材料卻有區別。大寫意的畫筆、紙張要大些,否則潑不開不適用。難度也不同,大寫意需要氣質、膽量和魄力。學習時,一般從小到大比較順當。但不能以此作為評定優劣的標準。不是大寫意就高,小寫意就低;或者小的高,大的低。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它本身沒有高低之分。所謂優劣,是指作品的藝術水平。我們初學時應該都摸一摸,便於將來能大能小,能放能收,變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