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年,全真道奉詔在和林修築道院,其勢力進入了蒙古汗廷的禁近。1238年,李誌常嗣教後,選弟子樊誌應充道錄,讓他張皇教基,供奉朝廷。此人在爭取汗廷信任的工作中,成績卓著。1250年前後,李誌常及侍丘處機雪山之行的十八弟子光膺寶冠去帔,下至四方名德,也獲得了紫衣師號的殊榮,改觀為宮。
還有一個王誌坦,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在1244年被李誌常召為大度師,夏天,隨誌常北上。他用祈禳訶禁濟人,並以醫藥和巫術取悅於皇室。長春宮還曾承詔教授弟子十八人,由丘處機的另一大弟子馮誌亨主管,令其閱讀《詩經》《論語》
《孟子》《中庸》《大學》等書,後來都各有建樹。這無論對於傳播漢文化,還是對於擴展全真道的影響和勢力,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全真道之所以能獲得汗廷的恩寵,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有以下兩條:
其一是協助撫平漢地。丘處機一行始回至雲中,即派尹誌平隨蒙古宣差阿裏鮮赴山東,招諭抵抗者。1236年,尹誌平興建陝西祖庭。當時陝右剛定,許多遺民仍然隱蔽山林,當他們聽說大師到來,相率歸附,尹誌平將他們撫慰安置如故。當年,正值蒙古軍隊大舉攻掠南宋統治下的四川,全真道則協助安定了蒙古軍隊的後方,不用兵刃,為汗廷立了大功,尹誌平等人招諭漢地的方法不外乎宣揚“北方氣運將回”;天命有歸,人們應當安時處順,“順命者不誅”。降城而獲免,這是漢地舊統治階級與蒙古統治者之間的一項政治原則,而這一原則之得以實行,也還有全真道一功,這是全真道受到汗廷垂青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是祈天永命。全真道輔佐新王朝的另一貢獻則是道家傳統的拿手好戲, 即祭祀祈醮,代新王朝宣揚天命,收攏人心。成吉思汗在免除丘處機門人差役賦稅的詔旨裏,明確指出道士是“逐日念誦經文,告天底人每”,“與皇帝祝壽萬歲”。這位馬背上的英雄很懂得“神道”的政治作用。丘處機居燕數年,以近八十高齡之軀,曾親為燕京地方長官作醮禳災。還曾赴盤山主黃篆醮三晝夜,又數為祈雨醮。1236年,尹誌平奉旨試經雲中,度千人為道士,並祈天承命。1238年,著名全真道士樊誌應受命降禦香於燕都師真紀堂,既為皇家祈福,又為自己增光。1246年,詔大醮於長春宮,全真道士紛紛預事。1251年,憲宗即位,“欲遵禮典,遍祭嶽瀆,遣中使李誌常至闕下”。憲宗“親信香”,手授李誌常,“選近侍哈力丹為輔行”,“賜內府百金五千兩以充其費”,賜李誌常金符及倚付璽書,令掌教如故。李誌常誠惶誠恐,遍祭五嶽四瀆,恭行醮事,其中嶽衡山因當時尚在宋境,便“望祀之”,盡心竭力而歸。昔日繞在金朝皇帝頭上的神聖的靈光,如今被道士們轉移到蒙古大汗的頭上來了。
全真道不僅受到蒙古汗廷的優遇,而且與當時北方的大小軍閥關係也極為密切。金元之際,北方山頭林立,許多大小軍閥各自割據一方,表麵上歸順蒙古,實際上是土皇帝,在各自的統治地區中有生殺予奪的權力。這些大小軍閥在不同程度上幾乎都與全真道有一定關係,對全真道在各地的發展加以積極支持。如陝西五路總管田雄,與全真道關係甚密,順天(今河北保定)軍閥張柔戍兵亳州,“命官持疏”使全真道士修複並住持相傳為老子祖庭的亳州太清宮,恭行祀事。
山東東平軍閥嚴實降蒙古,仍以漢法治東平,也不忘借助於神道,“特敬”天倪子、提點道教張誌偉。張誌偉乃全真道士,後來受到元世祖賞識,賜名誌純。
在蒙古汗廷和各地軍閥的支持下,全真道勢力日盛。在當時的各種宗教教派之中,全真道取得了特殊的地位,超過了佛教以及道教的其他派別。它所舉行的一係列宗教活動,就正是這種特殊地位的表現。
首先,為丘處機舉行隆重的葬禮。易長春宮之東甲第為觀,號日白去,“為葬事張本”。等到舉行葬禮的時候,四麵八方前來會集的道士和俗人達到一萬多人,甚至官府不得不派兵維護秩序。葬畢,又有數千人要求入道,奉道之眾複萬餘。
二是大興土木,廣建宮觀。全真道的祖庭——陝西周至重陽萬壽宮、著名的 山西永樂純陽萬壽宮、汴梁的朝元宮、北京的白雲觀等,都始建於這一階段。宮觀是道家組織聯絡的樞紐、宗都活動的中心,其數目與規模無疑是道家興衰的標誌。另一方麵兼並了大量的寺觀,迅速擴充了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