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鐵馬宏疆——一代天驕開創雄圖偉業(4)(1 / 3)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成就他的曠世大業,就是因為在整個歐亞大陸上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即便是當時的波斯帝國也已經開始衰落,內部政治極為腐敗。正如史學家韓儒林先生說的那樣:在我國曆史上北族有許多傑出的將領,匈奴的冒頓,突厥的土門、室點密兄弟,回鶻的懷紇仁可汗,都是一世之雄。可是何以他們都不能進入中原,成吉思汗及後人獨能成功呢?看來不是成吉思汗比冒頓等人特別有才幹或武力特別強大,而是當時北中國特別的衰朽,和以上諸人所麵對的漢唐時代,形勢大不相同。曆史給了成吉思汗這樣的機會,並且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所以曆史成就了他的偉大,他也給曆史創造了奇跡。

蒙古滅夏

夏是指中國曆史上由黨項人於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1038年,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史稱西夏。蒙古人稱之為“唐兀惕”“河西”,由訛為“合申”,它北與蒙古克烈、乃蠻部接界。東、南與金朝為鄰。在宋遼、宋金相繼南北對峙的形勢下,西夏維持著西北一隅的割據局麵。其領土東靠黃河,西至玉門關,南臨蕭關,北達大漠,都城興慶府內阻黃河,外有賀蘭山為屏障。瀕河諸州自古灌溉便利,唐來、漢源等大小渠道七十餘條,可溉田九萬餘頃。河西走廊諸州也適於耕種,河套及河外陰山、河西涼州、黑水一帶適宜畜牧,素有“涼州畜牧甲天下”的說法。因而雖然境土不大,尚可耕牧立國。西夏擁有兵士六七十萬,加上襟山帶河的有利地形,足以抗衡鄰境大國,與宋遼金成鼎立之勢。

由於境內黨項、漢、回鶻、吐蕃、達怛等族人民的勞動,西夏經濟得到相當發展。農業方麵,各種農作物都適宜生長,畜牧業尤以盛產駱駝著名,羊馬亦多;手工業主要有織毯、兵器、陶瓷、印刷等行業,駱駝毛織成的氈毯質地優良,馬可·波羅曾誇之為世界最美、最好之氈,是西夏用於對外貿易的主要產品。黨項貴族的漢化程度很高,其文化亦十分繁榮。但是,在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的同時,以黨項貴族為首的統治集團日益腐化,互爭奢侈,並崇尚佛教,到處興建寺廟,靡費財物,加重對各族人民的剝削。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也十分激烈。所以從12世紀中期以後,西夏國勢漸衰,蒙古的入侵更使內外矛盾加劇,而腐敗現象有增無減,終於導致亡國。

西夏北境與克烈、乃蠻兩部接界,早有交往。王罕的叔父古兒汗被也速該和王罕聯軍打敗後,曾逃入西夏避難。後來王罕為乃蠻亦難赤所逼,跑到畏兀兒,又從畏兀兒經西夏返回漠北。1203年,成吉思汗消滅克烈部,王罕之子亦剌合·桑昆也逃到西夏,途經亦集乃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一路以剽掠為生,被西夏人逐出,後來成吉思汗大舉攻夏時,即以西夏曾納仇人亦剌合作為借口。

成吉思汗經常和金國打交道,而且早在蒙古統一前,就有金國叛臣投奔到他的麾下,因此他對南邊金、夏兩國的情況有所了解。建國後,他馬上就想進攻金國,但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金國畢竟是中原上邦,而西夏在金國之西,北與蒙古接境,如果與金合力,或從西麵出一偏師北進,就可以成為對蒙古的極大牽製。

成吉思汗為免除攻金時西夏可能構成的側麵威脅,采取先攻西夏,掃清外圍的戰略。

1205年三月,成吉思汗消滅乃蠻後,率軍第一次侵入西夏,攻破邊境城堡力吉裏寨,毀其牆壘,由此進至經落思城,又攻破該城,並略取旁近諸地,掠其牲畜人口。四月,蒙古軍帶著大量戰利品和無數駱駝、羊、馬返回漠北。這隻是一次抄掠性戰爭。西夏修複了破壞的諸城堡,慶幸蒙古人沒有深入,大赦境內,將都城興慶府改為中興府。蒙古的這次抄掠,並未引起西夏統治集團對北方強敵的警惕,內部的派係爭鬥再次爆發。1206年,久專國政的鎮夷郡王安全與羅太後合謀,廢其堂兄桓宗純佑,自立為帝,是為襄宗。

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納貢稱臣,第二次侵入西夏,攻破斡羅孩城,四出擄掠。西夏集右廂諸路軍抵抗,蒙古軍不敢深入,於次年春退回。

1209年秋,成吉思汗積極做侵金準備,為了防止來自側後的威脅,必須先征服西夏。於是發兵第三次入侵西夏,從兀剌海西關口進入河西。夏襄宗安全以太子承楨為主帥,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率兵五萬抵抗。蒙古擊敗西夏軍,俘高逸,高逸不降被害。蒙古軍進攻兀剌海城,守將出降,太傅西璧氏率兵巷戰,力盡被俘。蒙古軍長驅直入,進攻中興府外圍要衝克夷門。嵬名令公率西夏守軍五萬拒戰,挫敗蒙古軍。雙方相持兩個月,待西夏守軍鬥誌鬆懈,蒙古軍設伏活捉嵬名令公,攻下克夷門,進圍中興府。中興防守堅固,不能攻下,蒙古軍遂引河水灌城,居民被淹死無數。後外堤決,蒙古軍營反被倒淹,隻得撤圍。成吉思汗派使者入城談判,迫使安全納女請和,每年向蒙古納貢。西夏經過這次打擊,向金求援又遭到拒絕,遂轉而又取臣服蒙古、向金國進攻的政策。成吉思汗戰略的第一步目的達到了。他不但獲得了大量戰利品,取得經濟上的補給,又可以利用西夏來夾攻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