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九年(1272)正月,元軍采用了張弘範絕繼襄樊水上聯係的策略,又用西域回回炮攻樊城,於是樊城陷,守將範天順戰死。牛富率兵百餘巷戰,兵敗投火自盡。二月,呂文煥以襄陽投降元朝。至是,可歌可泣的襄陽保衛戰宣告結束。
元軍占領襄陽後,即等於打開了南宋的大門,南宋王朝的崩潰已是無可挽回了。
至元十年(1273)六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伯顏率師伐宋。伯顏分軍二道:一道進犯淮西淮東,指向揚州;一道由他自己率領,沿漢水入長江,並沿江南下,直趨臨安。
自襄陽失守後,賈似道繼續推行民族投降政策,包庇重用在襄陽戰役中怯懦逃遁的範文虎和叛將呂文煥的親屬。麵對敵人強大的攻勢,他們毫無積極的備戰措施。因此,在蒙古鐵蹄麵前,不是一觸即潰,就是叛變投降。隻有飽受蒙古鐵蹄蹂躪的廣大勞動人民,才是抗元鬥爭的主力軍,一部分愛國領袖,在民族矛盾激烈的時代條件和人民群眾英勇鬥爭的推動下,也投入了保衛民族生存的反元鬥爭中去。
由伯顏親自率領的一路元軍,以呂文煥為前鋒,由襄陽順漢水而下,隨即包圍郢州,宋守將張世傑在漢水設防堅守,元軍由旁近水道繞過郢州,複入漢水,進至沙澤。沙澤守將王虎臣、王大用堅決抵抗,元軍用金汁炮焚民房,城破被屠,於是進圍新城。新城守將居誼拒不投降,並射傷前來勸降的呂文煥,後終困寡不敵眾,居誼與三千戰士全部殉職。
元軍入長江後,攻下要塞陽邏堡,宋漢鄂舟師統帥夏貴倉皇逃遁,漢陽、鄂州相繼投降。伯顏派阿裏海涯守鄂,並進攻湖南,自率軍隊沿江東下。黃州(今湖北黃岡)奕喜、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南)管景模、江州(今江西九江)呂師夔和安慶的範文虎全都不戰而降。沿江諸郡都是呂氏的親屬或舊部,也是賈似道重用、包庇過的將領,他們望風而降是不足為怪的。但是許多州郡的人民,仍奮起抗敵,如池州知事逃跑,軍民在通判趙卯發率領下,繕壁聚糧以固守,最後壯烈犧牲。
至元十年(1273)七月,度宗死,幼子趙為帝。朝政仍為賈似道控製。
十二月,鄂州失陷後,賈似道在朝野輿論壓力下,不得已出兵應戰。第二年二月,賈似道率諸路精兵十三萬,進駐燕湖,與夏貴兵合。同時又遣宋京與伯顏議和,與1260年密約一樣,許以輸歲幣稱臣,被伯顏拒絕。賈似道不得不命孫虎臣統領步兵七萬駐於丁家洲,夏貴以戰艦二千五百艘橫亙江中,自率後軍駐於魯港,於是雙方發生交戰。伯顏分步騎夾岸而進,又用戰艦巨炮轟擊孫虎臣軍,孫虎臣軍大潰,逃到魯港。夏貴見孫虎臣軍敗,竟不戰而逃,元軍乘勝追擊,宋軍大潰,軍資器械盡為元軍所獲。賈似道自魯港逃至揚州。這次戰役後,宋軍水陸 兩軍的主力幾乎全部喪失了。
賈似道逃到揚州後,上書請遷都逃跑,謝太後不許。元遣使向賈似道索要郝經,賈似道大恐,將郝經遣還。宋廷謝太後命陳宜中為相,陳上書請斬賈似道。
謝太後罷賈似道官,貶循州。在押解途中賈似道被殺。
元軍在丁家洲大捷後,乘勝沿江而下。太平、和州、無為等宋守將紛紛投降。元軍直抵建康,宋沿江製置大使,建康守臣趙浯逃跑,建康失守。元兵連取鎮江、江陰、無錫、常州、西海州、廣德等地。但各地軍民仍然英勇抵抗。在無錫,元軍遭到當地軍民的英勇抗擊,抗戰軍民慘遭殺害;在金壇,金壇人民組織義勇兵與元軍奮戰;在常州,元軍占領後不久,張世傑即遣劉師勇等攻複,附近諸城紛紛起義,與張世傑會合,直到這年十一月,常州才被元軍攻破,守將姚告、陳熠、王守節、劉師勇等繼續率領軍民抵抗,他們堅持巷戰,寧死不屈,最後僅劉師勇等八人逃出虎口,全城慘遭屠殺。
臨安危機,宋廷不得不發出勤王號召,但響應者甚少,隻有張世傑和文天祥等少數宋臣起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