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一代梟雄橫空出世——忽必烈建立元朝(6)(3 / 3)

大德二年(1298)冬,闊闊出與諸王、大將們縱酒歡宴,備禦怠忽,遭到篤哇突然襲擊,大敗。次年,成宗遣皇侄懷寧王海山赴北邊統軍,也授以真金之皇太子寶,諸親王、諸軍都聽從他的指揮。海山與其王府官屬駐守稱海地區。大德五年(1301),海都、篤哇傾全力來攻,越按台山而東,海山與甘麻剌統率諸軍,與之決戰於帖堅古山,勝負相當,海都、篤哇受傷退兵。後海都病死,其子察八兒繼立,篤哇與察八兒向元成宗請和。不久,海山乘窩闊台汗國衰弱之機,進兵按台山西,封地在也兒的石河的窩闊台後王禿滿歸降,察八兒逃往察合台汗國。大德十一年(1307)成宗死,海山回朝即位,是為武宗。

武宗上台後立即采取了一項加強中央集權的重大措施:罷和林宣慰司,置和林等處行中書省,治和林,總領嶺北地區的軍政事務,而不再加派親王到北方領兵。同時置和林路總管府,管理和林城及其周圍地區;置稱海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分治嶺北地區西部。原來在嶺北統兵、並積極參與定策擁立武宗的太師月赤察兒,被任命為和林行省右丞相,封淇陽王,有詔命宗藩、將領皆聽其指揮;又以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出任行省左丞相。在嶺北地區設立行省總軍領民,授予行省丞相以節製諸王的大權,這是元朝中央集權製度的重大發展。仁宗皇慶元年(1312),改和林行省為嶺北行省,和林路改名和寧路。行省的設置可以對大德末年漠北地區大幅度增加的人口進行很好的管理,同時限製諸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嶺北行省“統有北邊等處”,其轄境大體和晉王所統之地相同,即蒙古本土及其以北地域。按照分封製度,嶺北是晉王分藩之地,如同安西王分藩於秦蜀、西平王分藩於吐蕃的情況一樣。按照行省建製,嶺北行省作為元朝中央政府分治北邊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統轄這一方麵的所有地區,“控製一方,廣輪萬裏”,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站等事,都由行省管領。嶺北是元朝皇室的故土,蒙古諸王最集中的地區,因此行省丞相常以勳舊重臣擔任。自設立行省後,晉王的權力相對削弱了,王府直接管轄的範圍實際上隻限於本位下。行省官對諸王的無理索要和幹預可予以拒絕;行省不能決定的事務,則報告中書省議決。

嶺北行省管內的地方行政區,《元史·地理誌》僅載有和寧路與稱海宣慰司兩處,其下不置州縣。這是因為當時嶺北蒙古人民仍是按千戶、百戶的組織作為地方行政單位。和寧路總管府和稱海宣慰司都元帥府的管區範圍,大抵北至塔米爾河流域,南至翁金河流域,西至杭愛山和拜達裏達河一帶,東包今中戈壁省部分地,當然不排除有諸王屬下牧地犬牙交錯的情況。這兩個地方政府機構直接管轄的隻是直屬朝廷的城市居民、工局、屯田、倉廩和屯戍軍隊等。太宗窩闊台時,和林及其周圍地區劃為大汗駐地,除設四季行宮外,還有不少從中原和西域遷來的工匠所建立的居民點。元朝政府又先後在這個地區設立多處屯田;建立了和林、孔古烈、紮渾、昔寶赤城等大倉庫。這些都是直屬於政府,由朝廷派官管理,隸於和寧路總管府的。還設置了和林兵馬司,掌管地方治安工作。

名家回眸

蒙古滅金後,經過長達40年的滅宋戰爭,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實現全國的統一,這是各民族的願望。實現全國統一,這是曆史的進步現象,元朝實現大統一之後的幾百年曆史證明,元朝滅宋是曆史發展的進步,而不是曆史的倒退。元代在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曆史發展的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對於元朝的統一在曆史上具有的重大意義,史學家邱樹森在《元朝史話》中做出了這樣的結論:一、元朝的大統一使我國曆史上較長時間的分裂割據局麵結束了。二、元朝的大統一促進了國內各民族之間聯係的加強,有利於邊疆民族地區的開發。三、元朝的大統一為祖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四、元朝的大統一大大加強了中外交通和中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