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曠古爍今的文化盛宴——輝煌的元代文化(1)(3 / 3)

元末這類歌謠就更多了,如一首鼓動人民起義的歌謠是這樣寫的:

山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總之,民謠往往代表了當時底層人民的呼聲,所以他們反映出的社會問題也就最尖銳、最突出。

名家回眸

元雜劇的興盛,使元代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黃金時代。在當時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雜劇作家,有姓名記載的就有兩百多名,有記載可查的雜劇劇本就有七百多種。元雜劇在題材上是一種突破,她把文學的創作題材深入到社會的現實,站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提出了社會正義這一人類生活中的嚴峻問題。這一類題材通過戲劇這一具有煽動性的文藝形式表現出來,產生的效果也是特別的強烈。元雜劇不僅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莎士比亞把哈姆雷特搬上舞台的前300多年,中國的戲劇舞台上已經上演了《竇娥冤》;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還沒有出爐的時候,中國的《西廂記》早已紅火了三個世紀。元雜劇中的許多劇目一直到今天仍在戲劇舞台上上演,有的還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元雜劇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元代書畫與建築藝術

元代書畫

文人畫出現在宋代,到元代開始盛行,是在元曲之外能夠反映元朝時代特征的另一藝術門類。文人畫,是指作畫者“不求形似”,不注重對客觀對象的著意摹寫,而是注重映射自身的審美趣味、思想情感的一種繪畫形式。

元代不設畫院,畫家逐漸擺脫了南宋畫院的形式主義習氣,而形成了揮灑淋漓、重視筆墨情趣、追求意境深遠的寫意派。且在畫麵上加題跋和篆刻印章,把書法、文學、治印和繪畫藝術融為一體,開創了新境界。前期著名畫家有趙孟頫、錢選和高克恭等。趙孟頫擅畫山水、人馬、花鳥,博采眾長,自成一格,繪畫、書法、篆刻兼施,書法用筆圓轉流美,畫麵自然有神,開創了元代文人畫的新風貌。錢選擅畫山水、人物和花鳥蔬果,筆致柔勁,著色清麗,自成風格。高克恭是畏兀兒族人,晚年居錢塘,擅畫林巒煙景和墨竹,筆墨蒼潤,造詣精絕。

後期著名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他們經常深入山水之間,領略自然之勝,用水墨或淺絳描繪山水,憑意虛構,峰巒渾厚,氣勢雄秀,自然生動,形成了宋以後山水畫的主流,稱“元季四大家”。

“元季四大家”在趙孟頫的影響下,廣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畫的成就,充分發揮筆墨於繪畫中的效用,將筆墨趣味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突出了山水畫的文學趣味,使詩、書、畫有意識地融為一體,開創了一代新風,形成了以文人畫為主流的繪畫潮流。

黃公望,江蘇常熟人,過繼於浙江永嘉黃氏。曾於做小吏時受累入獄,出後遂隱居不仕,皈依“全真教”,寄情山水之中。常攜筆墨於虞山、三泖九峰、富春之間領略江南自然勝景,隨時摹記,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圖》、《溪山雨意圖》、 《快雪時晴圖》等,其作品有淺絳和水墨兩種麵貌,淺絳山水渾厚圓潤,水墨山水則蕭散蒼秀,筆墨灑脫。王蒙,元末棄官歸隱浙江杭縣黃鶴山,善畫山水,也工詩文書法,繪畫主題多表現隱居生活,喜用枯筆、幹皴,其山水畫的突出特點是布局充實,結構複雜,層次繁密,筆法蒼秀,而在筆墨工夫上又高出時輩。吳鎮,浙江嘉興人,為人“抗簡孤潔”,隱居不仕,以賣卜賣畫為生,一生貧困。繪畫主題多為漁夫、古木、竹石之屬,所作多幅《漁父圖》,表現江南名山景色及離塵脫俗的意境。倪瓚,江蘇無錫人,家為豪富,雄於資財,喜與名士往來,後遇元末動亂,便賣去田廬,散其家資,浪跡於三山五嶽之間。長於山水、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又創“折帶皴”。其畫好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之景,意境蕭散簡遠,用筆似嫩實蒼,給文人水墨山水畫以新的發展,有傳世名作《水竹居圖》、《梧竹秀石圖》

等,論畫主張超於形似之外,重在抒發“胸中透氣”。

元代文人畫創作無論就筆法還是境界上,都成就卓著,並最終奠定了文人畫在中國畫史上的重要地位,極大影響了後代的繪畫創作,使該派畫風成為中國畫的最典範樣式。

元代壁畫在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現存的敦煌、安西榆林窟(今萬佛峽)的元壁畫,西藏日喀則德欽頗章宮的壁畫,山西永濟縣永樂宮壁畫,山西洪洞縣廣勝寺的壁畫,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著名壁畫家有朱玉、李時等。

元代著名書法家有趙孟頫、鮮於樞、虞集、楊維楨等人,他們都善正、行、草書,筆力有勁健之氣。而趙孟頫則屬一代大師,稱雄一時,篆、隸、楷、行、草,無不精湛,自成一家。他的書法落筆奔騰,運筆流美,骨力秀勁,筆勢超絕,世稱“趙體”。

建築藝術

在元朝這個多民族的帝國裏,元朝政府對於宗教信仰采取了寬容政策。無論是什麼宗教,隻要不影響蒙古人的統治及尊嚴,就不會受到太大的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