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曠古爍今的文化盛宴——輝煌的元代文化(2)(1 / 2)

元代對道教十分尊奉。全真派道士丘處機往中亞晉見成吉思汗,宣傳教義及為政之道,深得成吉思汗歡悅,給予道教免賦役的特權。自此道教勢力大盛。忽 必烈時雖曾一度受到排斥,但自此之後直到元末,道教與其他宗教一樣受尊奉。

元代道觀祠廟建造很多,元大都的東嶽廟、河北曲陽北嶽廟德寧殿和山西洪洞水神廟都是元代著名道教建築。其中位於山西省永濟縣的永樂宮就是元代道教建築中的典型代表。

永樂宮是元代道教全真教的三大宮觀之一,原位於黃河邊的永樂鎮。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在這裏出生,山川非常秀麗。永樂宮的建造前後共用了110年的時間,從定宗二年(1247)修建大純陽萬壽宮,後來改稱永樂宮,然後逐步建成各主體殿堂,到至正十八年(1358)完成各殿中的壁畫為止,差不多經曆了整個元代。

永樂宮中的三清殿建築最為宏偉壯麗,殿中奉祀三清神像,畫闊七間,進深四間,長28.44米,寬15.28米,殿中四壁繪製著巨型壁畫“朝元圖”。殿中為擴大空間采用了減柱法建造,僅後部設有八根金柱,其餘均省去不用。用黃藍琉璃製作的層脊上兩隻高達三米的龍吻,造型生動,非常引人注目。無極門又稱龍虎殿,原為永樂宮的宮門,後部明間台階退入台基內呈納陛形製,造型非常罕見。

純陽殿又名混成殿,內有呂洞賓像,故又稱呂祖殿。最後是紀念全真教祖師王重陽和他的弟子的重陽殿,也稱為七真殿。純陽殿和重陽殿壁麵均分別繪製呂純陽、王重陽的生平故事的壁畫。

永樂宮建築規模十分浩大,原來在永樂宮周圍還建有許多祠廟,但現在隻剩下了永樂宮一處。永樂宮沿中軸線依次布置官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五座殿堂,除宮門是經清代改建外,其餘四座殿堂均保持著元代時的建築風貌,組成了一組雄偉、浩大的道教建築群。

永樂官的四座元代建築在建築上和藝術上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一是它在總體布局上突破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廊院式結構,在同一條軸線上布置殿堂,使空間關係主次分明。其二是它采用了減柱法等一係列革新手法,擴大了建築空間,對明清的建築技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三是它的殿中保存了大量元代彩畫,彩畫的構圖和色彩運用均有許多創新。四是各殿中共有960多平方米的巨幅壁畫,題材多樣,色彩絢麗,在建築史、繪畫史中都極為罕見。尤其是三清殿中的“朝元圖”壁畫,泰定二年(1325)由馬君祥等人繪製而成,描繪了諸神朝拜元始天尊 的故事,以八個帝後像為中心,周圍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尊,場麵開闊,氣勢恢弘。這些壁畫都成為我國古代壁畫中的經典佳作。

中都城發揚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建築結構和形式承襲宋代舊製,但在磚石結構、材料和裝飾方麵有所創新;又采用了許多兄弟民族的建築造型,並創造了完全新的式樣。在宮廷布局方麵進一步發展了“千步廊”。城市恢複了宋以前的坊裏封閉製度。城東西兩麵相當於今北京舊城東西城牆,南抵今東西長安街,北抵今德勝、安定門外土城舊址。都城規模宏大,宮殿壯麗,為當時世界少有的大城。《馬可·波羅遊記》描繪當時北京的景象是“城中有壯麗宮殿,複有美麗官邸”,“全城規劃有如棋盤,其美善之極,未可言宣”,“世界諸城,無能與比”。

名家回眸

元代繪畫風格擺脫了南宋畫院的形式主義習氣,形成了揮灑淋漓的寫意風格,這在中國繪畫史上也是一大轉變。元文人畫的興起和發展,使傳統繪畫從側重客觀事象的描摹轉向注重主觀思想的表現,以情構境、托物言誌的創作傾向促進了意境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在元朝,由於複雜的民族關係,元代文人比前代文人有更多的背負,更複雜的情感,也就需要更多的寄托,這使他們能夠借助畫筆在中國繪畫史上塗上濃濃的一筆。元代繪畫中,文人畫占據畫壇主流。史學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元朝文人畫家們筆下所造的“境”,不僅將自己和風景相溝通,也將看畫的人和風景相溝通,還將畫家、風景和觀畫人三者相溝通。陳衡恪先生解釋文人畫時說:“不再畫裏考究藝術上的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元代的宗教

在元朝這個多民族的帝國裏,元朝政府對於宗教信仰采取了寬容政策。無論是什麼宗教,隻要不影響蒙古人的統治及尊嚴,就不會受到太大的限製。

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忽必烈即位前,受戒於吐蕃高僧八思巴,即位後即尊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王印,任中原法主,統天下教門),藏傳佛教高於其他佛教派別的地位由此確定。至元六年(1269),八思巴製成蒙古新字,忽必烈升其號為帝師。此後遂成定製,元朝皇帝即位,必先受佛戒九次方正大寶。同時,帝師也成為元朝諸帝供奉的最高神職,被尊為皇天之下、萬人之上的神聖職位。元朝帝師共十二人,都來自西藏的高僧。其中多半出自八思巴一家,有的年僅十二歲便成為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