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不僅在元廷享有極高的地位,而且作為全國佛教的最高領袖備受尊崇。
忽必烈曾把西藏十三萬戶封給第一任帝師八思巴作為供養地,使之成為西藏地區最高統治者。帝師往來於京城西藏,百官均隆重迎送。其在世時接受大量的布施、贈賞,死後賜金亦十分優厚。帝師的子弟、門徒也大多受封官號,享有極大的特權。元朝做佛事之頻繁、規模之大、用度之巨都是十分罕見的。
但是,由於受到帝師八思巴的影響,在元朝佛教各派中,吐蕃佛教在元廷中的地位最高,而就全國而言,最為流行的則是禪宗。同時,從佛教派生的白雲宗,即“白蓮教”,在南方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徒眾,到元末竟成了農民起義軍最初的主要力量。
道教在元代比較盛行。元朝時期,在北方活動的道教,主要是太一、大道、全真三派及渾元教。在這些教派中以全真對蒙古統治者的影響最深。
全真教由道士王重陽創建,教義主旨在於宣揚儒、釋、道三家合一,兼而修之,故號全真。因在金末元初,全真派掌教丘處機西行覲見成吉思汗的關係,全真教在蒙古帝國時期前期的三四十年內,成為北方道教的主要勢力,形成了一門獨尊的勢頭。後來在蒙哥在位時期,佛教與道教為誰是正宗的問題發生爭論,全真教在兩次佛道辯論中都失敗,結果使道教的地位降至佛教之下,而且也改變了全真教在北方道教諸派中一門獨尊的局麵。但貫穿元朝始終,南方主要是太一、大道這些自宋以來就進行傳播的宗教,而北方道教依舊是全真為尊。
伊斯蘭教早在唐代就已經傳入我國。元代一般稱伊斯蘭教徒為回回人。“回回”一名則是“回紇”的諧音。元朝境內的回回人主要來源於蒙古西征時從中亞、波斯和大食俘掠來的人口或當時投降依附蒙古的官員將領,當然也有相當部分的商人。回回構成了色目人中的絕大部分,政治上很受蒙古統治者信任,不少人在中央衙門或地方官府擔任要職。如元朝的著名能臣賽典赤就是回回。
基督教(主要指聶思脫裏教)也是唐代傳入我國的,當時被稱為“波斯經教”,又稱為景教或大秦景教。9世紀中期,由於唐政府的取締,基督教在內地趨於滅絕。但在遼金時期,景教在中國西北民族中廣泛傳播。蒙古草原上的克烈部、乃蠻部都信奉基督教。這些部落被成吉思汗滅亡後,基督教也隨著被征服的部眾重新傳入內地。因為基督教是從西北地區重新進入內地的,所以元代西北地區仍是基督教教徒比較集中的地區,此外因商業原因,大都乃至江南沿海各地也有許多信徒。
摩尼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又一教派,是唐代漠北的回鶻汗國所信奉的宗教。因為回鶻人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有功,所以摩尼教在唐代受到保護。840年回鶻人西遷以後,把摩尼教帶入了吐魯番地區。而內地的摩尼教雖遭唐政府禁限,但並未滅絕,在東南沿海一帶的民間仍然被信奉。因為摩尼教崇拜光明,因此也稱“明教”。到了元代,元朝人像對待其他宗教一樣對待明教,並不進行幹預,將其和基督教一樣看待,不加區分。當時明教在泉州、溫州地區十分流行,並建有寺院。
在元朝,天主教也傳入了中國。因為蒙古大軍的西征,使羅馬教廷為之震動,因此法國國王和教廷都曾遣使者到達過中國。蒙古人擄回的戰俘中也有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後來他們定居在蒙古本土和漢地,所信仰的宗教也隨之東來。
但影響遠不及基督教。
相較於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猶太教進入中國的時間就要早得多了。宋代時,就有相當數量的猶太人定居在了開封。他們是來自波斯或中亞落籍不歸的西域商旅的後裔。在開封,這部分猶太人有自己的社區,保存了自己的宗教。金代,1163年,開封的猶太人還在俺都喇的組織下開始修建了“祝虎院”,即猶太教教堂。元代,猶太人被稱為術忽,或主吾,有的時候也被稱為術忽回回。蒙古人並不注意區分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把他們都視為一類人。總之,隻要他們的宗教信仰不損害蒙古統治的尊嚴,蒙古人對回回人和猶太人則采取放任態度,不予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