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路北伐的同時,劉福通北上攻汴梁。先後攻克大名路、衛輝路,形成了對汴梁的包圍。元朝遣答失八都魯、知樞密院事達理麻失裏迎戰,屢為紅巾軍所敗,龍鳳三年,答失八都魯死,其子孛羅帖木兒襲職,領兵退駐井陘(今河北井陘西)。
龍鳳五年,劉福通再攻汴梁,元守將竹貞逃跑,於是,宋以汴梁為都城,遷小明王來居。起義軍勢力達到鼎盛。由於北伐三路軍相繼失利,元軍得以集中兵力圍攻汴梁,形勢很快便發生逆轉。元軍包圍並攻破汴梁,劉福通衝出重圍,帶領小明王逃回安豐,數萬紅巾軍官員、將士及其家屬被俘。
逃回安豐後,宋政權已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處境十分困難。龍鳳九年(至正二十三年,1363),張士誠乘機來攻,劉福通奮力抵抗,戰死。朱元璋往援,小明王被救出安置在滁州。龍鳳十二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派廖永中迎小明王前往應天,在瓜步沉船,小明王溺水死。宋政權滅亡。
白蓮教反元
在元代,由於元朝廷對宗教采取寬容政策,所以最初對白蓮教也較為尊重,這使得白蓮教的組織遍布大江南北,支派甚多。因此,元朝政府對這個具有一定政治實體的宗教開始禁絕。武宗時曾以“燒香惑眾”為由,將北方白蓮教教主韓學究自趙州欒城謫徙到廣平永年縣。韓學究之後,他的孫子韓山童繼任教主,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將反元定為明確目標。
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白蓮教首領彭瑩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發動反元起義,被官府鎮壓。周子旺與其母佛母,其子天生、地生被殺,彭瑩玉奔淮西,匿民家。
彭瑩玉原為袁州慈化寺僧人,常為人醫治疾患,享有很高聲望。及逃至淮西,又受到當地人民的保護。他與麻城鐵工鄒普勝等一起,繼續以白蓮教進行反元起義的準備活動,宣傳“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
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在劉福通的影響下,鄒普勝與徐壽輝等也用紅巾為號,舉起義旗。徐壽輝本名徐貞一,以販布為業,往來蘄、黃間。至此,被鄒普勝等推為首領。九月,占領蘄水縣(今湖北浠水)和黃州路(路治在今湖北黃岡),殺蘄州總管李孝先。
由於有了長期的醞釀準備,起義軍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十月,眾推徐壽輝為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定都蘄水。“天完”的含義是“壓倒大元”,表現了紅巾軍推翻元朝統治的決心。於是設官立製,以鄒普勝為太師,鄉人有才識者皆授以官爵。天完政權的最高行政機構也是中書省,稱蓮台省,下設丞相、平章、左右丞、參知政事等。地方最高政權機構是行省,先後建立過江南、汴梁、隴蜀、江西等行省。軍事機構則有統軍元帥府、管軍總管府、管軍萬戶府、管軍千戶府、管軍百戶府等。
天完政權是元末紅巾軍最早建立的政權,它一經建立,便分兵四出攻城略地,“其遣將所摧陷,幾海內之半”。
天完治平二年(至正十二年,1352),天完政權遣將分攻河南江北、江西、湖廣、江浙等處,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荊湖戰場,天完將領丁普郎、徐明遠等下漢陽、興國(今湖北陽新)。
曾法興下安陸,元知府醜驢(醜閭)戰死。鄒普勝派千人向湖廣行省詐降,進駐武昌,然後以大軍繼進,內外夾攻,占領武昌,元宗室威順王寬徹普化、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和尚棄城走。於是連下中興(今湖北江陵)、沔陽、荊門,與南瑣紅巾軍和北瑣紅巾軍互相呼應,河南江北行省西部的均、房、峽等州盡為紅巾軍所據。元山南廉訪使卜理牙敦被俘,死。沔陽達魯花赤咬住自溺於柴林河。
二月,紅巾軍主力南下江西,攻占江州(今江西九江),江州守李黻死。又連下瑞昌、武寧、建昌(今江西永修)、寧州(今江西修水)、饒州(今江西波陽)、信州(今江西上饒)和靖安。圍攻南昌不下,進而南下攻占瑞州(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今江西宜豐)。
三月,下袁州、吉安。四月,進入贛州地區,攻克寧都。在短短的四個月中,紅巾軍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江西全境。誠然,由於一路前進,所攻下的州縣沒有力量堅守,有些得而複失,但影響所及,處處受到群眾歡迎,而元朝守土官將 則或死或逃,江西大震。
紅巾軍的迅猛攻勢,令宴安日久的元朝官僚、將領猝不及防,不少人被殺、被俘或逃遁。諸州府倉促集兵,糧餉不足,配合不力,州縣接連失守。至正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才調兵遣將,收複所失州縣。四川行省平章與參知政事答失八都魯以本部探馬赤軍三千征討荊襄。知荊門聶炳也募土兵七萬,向紅巾軍反撲,收回荊門、襄陽、歸峽等州和中興路,殺紅巾軍將領李太素,俘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