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落日喪鍾,帝國隕落(5)(1 / 3)

朱元璋在結束了對陳友諒的戰爭之後,在至正二十五年十月,發動了對張士誠的全麵進攻。在這一戰爭中,朱元璋采取了“先取通泰諸郡縣,剪其羽翼,然後轉取浙西”的策略,前後曆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占領張士誠在蘇北、淮河流域的地盤;第二階段是占領江南地區的城鎮,形成對平江的包圍;第三階段是圍攻平江。

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一麵發布文告,指責張士誠,一麵令徐達、常遇春、胡廷瑞、馮國勝、華高等出兵規取淮東、泰州等處,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四月,先後攻占了泰州、通州、興化、鹽城、高郵、淮安、濠州、徐州、宿州、沛縣、邳州、安豐等地,全部奪取了張士誠在蘇北和淮水地區的占領區。

這年五月,朱元璋在奪取了蘇北向江南進軍前,發表了《平周檄》。這篇檄文雖然仍用“皇帝聖旨”和“龍鳳”年號,卻完全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指責張士誠,文中對紅巾軍進行了百般攻擊和汙蔑,標誌著朱元璋已公開背叛農民起義,所以對張士誠的戰爭從性質上講,已演變為封建統一戰爭。

八月,朱元璋令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萬攻張士誠。到十一月,徐達等先後攻占湖州、杭州、紹興、嘉興等地,隻有無錫還是由張士誠部將莫天佑駐守,朱軍已經形成了對平江的包圍。張士誠的重要將領呂珍、李伯升、張天騏、潘元明等均投降朱元璋。

十一月開始圍攻平江。朱元璋用葉兌的鎖城法,徐達、常遇春、華雲龍、湯和、王弼、張溫、康茂才、仇成、何文輝等分兵把守平江各門、各方;四周築長圍困之。又架木塔三層,監視城中動靜,每層施弓弩火銃;又設襄陽炮日夜襲擊,張士誠依仗城堅,死命堅守,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隻好拚命突圍,也未成功。朱元璋派人勸降,也遭拒絕。吳元年(1367)六月,張士信閶門督戰,正挾妓歡飲,結果中炮身亡。九月,城破,周仁、徐義、潘元紹等皆降,張士誠率軍巷戰,最後自殺未遂,俘送應天,自縊死。不久,無錫、常熟亦下,張士誠割據政權消滅。

接著,朱元璋又乘勝消滅了方國珍的勢力。

方國珍(1319-1374),名珍,又叫穀珍,台州黃岩(今浙江黃岩)人,世代以販鹽為業。至正初,黃岩人蔡亂頭起義發生後,元發兵追捕,禍及平民。至正八年(1348)春,方國珍的冤家陳氏誣告方國珍與蔡亂頭勾通,方國珍怒殺陳氏。官府追捕,方國珍非常恐懼,隻好和其兄國璋,弟國瑛、國瑉及鄰裏懼禍逃難者逃入海中,聚集數千人,劫奪漕運糧,扣留元海運官員,謀起反來。元廷命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朵兒隻班前往鎮壓,朵兒隻班兵敗被俘。方國珍起兵本來是出於報複私仇,並無反抗元朝封建統治的意識,因此,被俘獲的朵兒隻班成了方國珍向元朝伸手要官的一張王牌。當時,方國珍迫其上書朝廷下招降之詔,元順帝怕海運受阻,下詔授方國珍慶元定海尉,方氏兄弟也都撈了一官半職。方國珍回到家鄉後並未解除他的武裝,仍橫行鄉裏。此後,元廷和方國珍雙方進行了一次又一次交易,方國珍憑 借自己控製的軍隊,要價越來越高。元朝政府一怕影響漕運,二怕他與紅巾軍相勾結,所以既羈縻他,又要解除他的武裝,因而出現反複無常的情況。

至正十年(1350)十二月,方國珍又入海燒掠沿海州郡。十一年(1351)二月,元命江浙行省右丞孛羅帖木兒、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泰不華夾擊,方國珍俘獲孛羅帖木兒,元廷又授官與方國珍兄弟。十二年(1352)三月,方國珍又開始反元,殺泰不華。十三年(1353),方國珍使人潛入京師,賄賂權貴,於是元又授以其徽州路治中、方國璋廣德路治中、方國瑛信州路治中,但方國珍仍在海上活動。

可見,方國珍曆來是兩麵三刀,朝秦暮楚。到至正十五年(1355)以後,其表演更為充分。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方國珍又投降元朝,被封為海道運糧萬戶兼防禦海道運糧萬戶,其兄方國璋為衢州路總管兼防禦海道事。次年八月,元升方國珍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並奉命征討尚未降元的張士誠,雙方戰於昆山,方國珍大勝。恰好這時元朝接受張士誠的乞降,兩個叛徒握手言好了。後來方國珍依然據有溫、台、慶元等處,雖然有的元官很不服氣,但元朝廷必須依靠方國珍,利用他的船隻運糧,也無可奈何。

至正十八年(1358)底,朱元璋的軍隊已經東下衢州、婺州。逼近方國珍割據的溫、台、慶元諸路。十二月,朱元璋遣蔡元剛至慶元招降方國珍,方國珍與他的部下商量道:“如今元朝將亡,豪傑並起。隻有朱元璋號令嚴明,所向無敵,現在他又攻下婺州,恐怕咱們不能與之對抗,不如咱們暫時表示順從,藉為聲援,以便觀察形勢的變化。”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方國珍遣使奉書獻給朱元璋黃金五十斤、白銀百斤以及其他禮品。三月,又以溫、台、慶元三郡之地獻給朱元璋,並以其次子方關為質。九月,朱元璋授方國珍為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方國璋為行省右丞、方國瑛為行省參政、方國瑉為江南行樞密院簽院,並令奉龍鳳為正統。但方國珍本來就無意真心投降朱元璋,現在雖然接受了朱元璋的封職,卻心持兩端,窺伺成敗,以不奉龍鳳為借口,暫且以至正作為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