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那一秒,事實上是經由無數億個秒針走動、累積,最後才達成的。
隻要我們保持開闊的胸襟,眼光看得遠一點,得失看得淡一點,患得患失的情況就可以減輕一些。
1983年,伯森·漢克徒手攀上紐約的帝國大廈,不僅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也贏得了“蜘蛛人”的封號。
美國恐高症康複協會得知這項消息,立即致電“蜘蛛人”,表示想要聘請漢克做康複協會的顧問。
伯森·漢克接到聘書時,立即回電給該協會的主席諾曼斯,請他查一查第1042號會員。
這位會員的資料很快地被查了出來,他的名字就叫伯森·漢克,原來他們要聘來擔任顧問的“蜘蛛人”,本身就是一位恐高症的患者。
諾曼斯知道這個事實後非常驚訝,因為一般的恐高症者,隻要一站上陽台,即使隻有一樓高,心跳也會加速,然而漢克居然能夠徒手攀上四百多米高的大樓,這無疑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諾曼斯決定要親自拜訪這位創造奇跡的蜘蛛人。
諾曼斯來到漢克居住於費城郊外的住所,正巧遇上一個慶祝會,現場有十幾位記者正圍著一位老太太拍照。
這位老太太是伯森·漢克的曾祖母,她為了慶祝漢克的紀錄,特別從一百公裏外的慕拉斯堡,徒步走到這裏。
沒想到,老奶奶這個舉動,無意間也創造了另一項“老人徒步百裏”的世界紀錄。《紐約時報》記者問她:“當你開始徒步走來的時候,有沒有任何放棄的念頭?”
高齡94歲的老奶奶精神抖擻地說:“小夥子,雖然以我這把年紀,要一口氣跑完一百公裏需要很大的勇氣與耐力,但是‘走一步’路就不需要太多勇氣與耐力了,隻要我走一步,停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地接上,那麼這一百公裏不就完成了嗎?”
恐高症康複協會的主席諾曼斯,這時才明白了伯森·漢克登上帝國大廈的秘訣,正是那“一步”登天的勇氣。
我們要像漢克的曾祖母一樣,隨時都要有挑戰的勇氣,隻要自己有克服的意願,沒有什麼事是不能成功的。
隻要像老奶奶一樣,不放棄,一步一步地累積起來,即使要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到終點,我們一樣都是“成功之士”,更不會錯過任何贏得掌聲的機會。
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成功金字塔上的一塊塊小磚頭,不加以實踐,又如何造就出成功?
曾國藩曾說過一句名言:“堅其誌,苦其心,勞其力,則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法國作家夏爾說:“為了換取燦爛的光華,你必須去吹動那些微弱的火花。”
耕耘貴在腳踏實地,而非幻想著一步登天,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路,就是這麼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