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放棄——放下後才會有快樂(1 / 1)

敢於放棄,取決於真正的聰明,絕大的智慧。

兩個和尚一道到山下化齋,途經一條小河,兩個和尚正要過河,忽然看見一個婦人站在河邊發愣,原來婦人不知河的深淺,不敢輕易過河。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個婦人背過了河。兩個和尚繼續趕路,可是在路上,那個年紀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個和尚抱怨,說作為一個出家人,怎麼背個婦人過河,甚至又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言語。年紀較大和尚一直沉默著,最後他對另一個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在心中放下這件事,而我在放下婦人之後,同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會像你一樣煩惱。”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

隻要你不把閑事常掛在心頭,你的世界將會是一片風光霽月,快樂自然願意接近你!

其實,生活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隻是我們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事業小有成就,但心裏卻空空的。好像擁有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總是想成功後坐豪華油輪去環遊世界,盡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了卻心願。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讓人放不下……

對此,台灣作家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後,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隻有硬體,裏麵水管失修,配備不足,牆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

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己是誰。

仔細咀嚼這段話,其中的味道,我輩不就是因為“舍不得”嗎?

很多時候,我們舍不得放棄一個放棄了之後並不會失去什麼的工作,舍不得放棄已經走出很遠很遠的種種往事,舍不得放棄對權力與金錢的角逐……於是,我們隻能用生命作為代價,透支著健康與年華。不是嗎?現代人都精於算計投資回報率,但誰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時,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關的美麗像沙子一樣在指掌間溜走?而我們卻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數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撈不回來。

佛家說:“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麼自在的快樂之道啊,倘使你總是“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眠時不肯睡,千般計較”,這樣放不下,你又怎能快樂呢?

莊子雲:“人生如白駒過隙。”哲人的結論難道不能使人有些啟迪麼?我輩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做個快樂的自由人呢?

知道自己“有限”的聰明是一件幸運的事。有一個聰明的男孩,有一天媽媽帶著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板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很好奇地問小男孩,為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得很妙:“因為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默想: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明白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隻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但我們更欣賞那種大聰明。

二戰結束後,以美英法為首的戰勝國幾經磋商,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國。美國著名的家族財團洛克菲勒家族經商議,果斷出資870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一塊地皮,無條件地贈給了這個剛剛掛牌、身無分文的國際性組織。同時,洛克菲勒家族也把毗鄰這塊地皮的大麵積地皮全買下了。

對洛克菲勒家族的這一出人意料之舉,當時許多美國大財團都吃驚不已。人們紛紛嘲笑說:“這簡直是愚人之舉!”

但是,奇怪的是,聯合國大樓剛剛建成,毗鄰它四周的地價便立刻飆升,相當於捐贈款數十倍、近百倍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湧進了洛克菲勒財團。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洛克菲勒家族敢於在放棄中掙大錢之舉,無疑是“大智若愚”的經典。

敢於放棄,取決於真正的聰明,絕大的智慧。而一切斤斤計較、機關算盡的聰明,歸根結底都是“小聰明”,到頭來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