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互助和利用。成熟者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堅持互惠互利,互幫互進的態度,有福共享,有難同當,患難時見真情。世故者對周圍人采取於已有用者交往之,於己無用疏遠之的態度。交往的熱情則同於己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對同一個人也不例外,猶如果戈理小說《死靈魂》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樣,在剛當小職員時,百般討好巴結上司的麻臉女兒,當博得上司的好感,當上了科長,站穩了腳跟之後,便馬上翻臉不認人,那個癡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對象。
3.堅持原則與看風使舵。成熟者遇事頭腦冷靜,堅持原則,有主見,自己該幹什麼仍幹什麼。世故者觀風向,看氣候,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投人所好,八麵玲瓏,采取“隨風倒”的處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畫的那樣: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際,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說話時,眼睛裏有時還會淚光閃閃,轉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際,他又會儼然裝得深沉起來,與對方一起分析別人如何有可能損人利己,奉勸對方應采取何種態度來對付;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談話時,他又會馬上變得嫉惡如仇,馬上為朋友打抱不平,兩肋插刀;然而同喜歡息事寧人、凡事調和的人在一起時,又顯示老謀深算,久經風霜的樣子,把那些正直的舉動說成“簡單”和“幼稚”,仿佛發生的一切麻煩都是因他不在場而造成的。逢人迎合不吃虧,他中有我成“朋友”是變色龍者的秘方。
4.直麵現實和玩世不恭。成熟者對事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作敢當,有“舍我其誰”的大丈夫氣概,往往小事糊塗,大事清楚。世故者遊戲人生,采取滑頭主義和混世主義態度,專搞“中庸”,慣於“騎牆”。他們和人可以談天說地,但隻是擺現象,不下結論,迫不得已時也有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認”的結論。遇有原則問題需要辨明時,則莫問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模棱兩可,說些怎說怎有理的話。與人意見不一時,便以“今天天氣……哈哈哈”的態度加以回避。對於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乖巧行為,雖知其隱秘,卻不露聲色,做冷眼旁觀者,既可明哲保身,又可留條退路。
5.奮進與沉淪。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許都經曆過生活的艱辛、人生的磨難。但前者把挫折當成奮飛的起點,重新認識社會與自我,奮進不已;後者則或者躬行“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或者幹脆對一切無所謂,企求超脫社會,也許還會同惡勢力同流合汙。
成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標誌,世故者隻能把人生引人歧路。世故者在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不可信、不可靠和不可近。一個這樣的人,自然很難在人生舞台上有出色的表演。
養成從容不迫的習慣
一個低調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輕鬆從容的心情。在碰到逆境的時候,也能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並隨時準備著捕捉和發掘新機會,以及了解和對付新的問題。
高明商人那種心境輕鬆的情形,就像一個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一樣。當球員傳球的時候,假如球意外地落到他的手中,他並不膽寒或驚慌。而高明的商人也是一樣,麵對突發的新情況,並不會手忙腳亂。他能靈敏地反應,他有辦法對付新情況,他會緊抱著球跑過去,或者警覺而放鬆地轉個方向,以免對手撲過來。有些剛開始做生意的人,就已具備這種輕鬆的內在能力。但是大多數生意人,隻有經過多次實踐,才能養成這種習慣。
“隨時都要把你自己看成是一個在湖中翻了船的人!”一位資深的石油商人在蓋蒂事業剛開始的時候忠告蓋蒂:“如果你能保持鎮靜,你就可以遊到岸邊,至少在漂浮時會有人來救起你。假如你失去冷靜,你就完蛋啦。”
當一個人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真有點像突然沉溺在湖中央的人。如果他保持鎮靜,他生存的機會就較大,否則他就很可能溺死。剛開始做生意的人或年輕的職員,都應該常常把這警句牢記在心裏,這樣,你就會養成心情輕鬆的習慣,從而獲得不少的幫助,也有辦法應付任何情況。不管在何種場合,如果能夠保持從容不迫、順應自然的態度,那麼,任何事情都能應付自如。
一些偉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鎮靜”的高手,麵對突然變故,仍然鎮定自若。因為他們懂得,不能慌,慌則無法思考應對的妙招。如果他們慌了,那麼周圍的人更沒有主見,那就慌作一團了。因此,他們大都大喝一聲:“慌什麼?”這一半是對別人說的,一半則是自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