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莫急。即使你我前往幽州,卻也不在此時。想那幽州人才濟濟,若是你我空手而去,豈不被人相輕。何況,此時節,曹操大兵壓境,若是你我就此前往幽州,豈不是讓人覺得你我怕了曹操,乃是投奔幽州避難而去。如此,卻如何還有咱們大展拳腳的機會?”周瑜笑著說道。
魯肅那個急啊。對周瑜說道:“公瑾。如今關頭,那還顧得了那些?你那座下,呂蒙、徐盛等,皆乃孫權貼身之心腹。你若有差池,被那些人看出端詳,頃刻間,你性命不保。而除此之外,那老將黃蓋,程普等人,食孫家三世俸祿,哪怕孫權再有不是,他們也是會全力維持孫家基業的。有得他們等人在,若無外力,江南無人可動得了孫權。何況那諸葛亮馬上就要回來了。若有孔明在孫權之側為其謀劃,恐公瑾更難有作為。”
魯肅言辭懇切,周瑜很是承情。不過,周瑜還是笑道:“子敬莫急。如今曹操檄文已下,大軍頃刻而來,我雖對孫權不滿,可與伯符情義尚在。我如何看得孫家基業瓦解。我自當全心應對曹操,保全孫家基業。還了伯符待我之情。而那時,我兵退曹操,我在軍中,威信高漲。而且,與曹操角鬥之時,也可削得許多隱患,彼時我在自立,卻是何人可奈我何?”
周瑜坦言計劃,很是自信。
魯肅稍微一琢磨:周瑜這個計劃,確有許多成功的可能。於是開口說道:“公瑾,那孫權如今雖心疑與我。可他終究待我不薄。我食其俸祿多日,卻不可與他為敵的。我隻能在你軍中,為你主持軍務,卻不會領兵對敵孫權。”
魯肅果然不愧是周瑜地生死之交。就像周瑜原先能為魯肅壓製住對孫權的不滿一樣。如今周瑜既然有了主意。魯肅也是二話不說的就表明了態度。
周瑜大喜道:“子敬如此,足矣。就連我,那也是隻對孫權一人,孫家的基業,我也是不會圖謀的。某今有此意自立,除了我受伯符之恩情,不得不為友報仇之外。更是聽聞子敬所言,幽州勢大,世間無人可抵擋。故此,要為孫家的血脈,留下一線生機。想來,若是孫權當政,更有那諸葛村夫窮兵好戰。以弱擊強,屢戰而不得修養。孫家血脈如何能夠延續?但隻看諸葛亮激戰巴蜀,損耗了我江南多少子弟,就可見其端詳。而且,若是你我掌大軍,退可安守一方,保得江南百姓太平無憂。進可歸附幽州,一展你我之長才,縱橫四海,馳騁天下。見見那些你我上未聽聞的天下異貌,如此豈不狀哉!”
魯肅點了點了頭。
至此,徐庶停留在周瑜軍中,每日裏與周瑜、魯肅等人論述天下局勢,以及幽州新政。卻絕口不提招攬之事,而周瑜、魯肅等人也都是積極備戰,沒有表露投靠幽州的任何心意。然而,雙方自有一種默契在心中。
而此時的曹操,卻也領著大兵再次動身,開往赤壁。
不過,曹操卻沒有派人去聯絡孫權。雖然聯絡孫權共同出兵,有可能減弱曹操的壓力,可一來曹操本來就是打著消滅孫權全部實力的盤算而來的,如今孫權兵力分裂,曹操隻需要先消滅一部分,曹操自然更有把握。另一個,曹操疑心慎重。即使曹操如今對周瑜自立一事已是信了十之八九,可終究卻不能完全相信。而且,就算曹操全信了,曹操也是不會對今後可能存在的敵人,而不加以任何防範的。
故此,曹操雖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先擊敗周瑜,而後再取江南。可曹操卻也不得不防背著孫權。
如今這局勢,防備孫權,那對曹操來說,那絕對不是多此一舉。
雖然曹操不得不賭劉明在其出兵的時候,不會有任何的異動。可是因為曹操麵對劉明強大的軍事壓力,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那種賭博,絕對不是曹操的本性。雖然曹操有很多的軍事行動看起來都像是在賭博。可那都是經過曹操周密計算,有了七八分把握下的大膽博弈。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上天,那可不是曹操的性格,這也是偉人和平常人的一線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