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外麵人不清楚劉明的家事,可包括蔡琰在內的所有內眷,那都是一清二楚,這劉振早就是劉明內定的接班人,那豈是可以輕易改變的?對於這種早就明悟了事情,自然也就不會有人有什麼奢望了。何況,能有奢望的人,也就是蔡琰和張秀兒而已。可這倆人的意見出奇一致,那還什麼可爭論的?
不過,內室不得幹政。這也是劉明早就訂下的家規。故此,倒也沒人在此時幹擾劉明。包括張秀兒在內。
哪此時的劉明到底在幹什麼?逃避麼?還是說來自民主時代,不想讓子孫當這個皇帝?
當然不是了。對於劉明來說,這麼多年,劉明在手下那麼多名人、賢士的擁護下,對於奪取天下,登上皇位,早就有所覺悟了。怎麼可能對此逃避?
至於那讓後世子孫繼承皇位,那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劉明可還沒偉大到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卻要實行什麼民主,讓別人坐享其成。而且,如今這個年代,恐怕也不會有人想到什麼民主,那怕是賦予的權利稍為大了一些,少了一些權利的製衡,都有可能形成權臣當道的危局。何況,就算是在民主社會,老子創業,那也是給兒子,萬萬沒有胳膊肘往外拐給別人的道理。
隻不過,劉明雖有對登上皇位的覺悟。可因為孩子都小,這繼承人的想法,事先確實沒有考慮的。
這劉明畢竟來自二十一世紀,深知曆史造就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花無百日好。千秋萬代的帝國,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家族再優秀,即使可以保證幾代人的人賢明,可終究難免出現一兩個昏庸。這也是現代家族企業,多聘用職業經理人的根本所在。這一點,早在劉明上的企業課上,就明白的很。
而大到一個國家的變遷,那可就更不是一個家族沒落可以罷休的。更是一個家族的毀滅之日。而且,就算沒有外因,為了皇權,名利。兄弟相殘者,比比皆是。這些卻都是重視情誼的劉明所不願看到的。
尤其是,這個皇位還是傳給劉明他的幼子劉夏,這就更讓劉明不滿了。劉明在現代那會兒,慈禧選小孩當皇上的把戲,那可沒少知道無論是電視書籍,都沒少介紹。對此,劉明可使深惡痛絕的。一個周歲大的孩子,能有什麼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就這樣受人操控長大的孩子,又豈能沒有逆反心理而胡作非為?什麼國家大事,百姓民生,這在遠離貧苦的孩子心裏,又能有什麼具體的認識?
這一點,劉明甚至比較欣賞張秀兒的做法,因人利導,引發孩子的興趣之後再加以教育的方法。隻可惜大兒子劉振,卻被她操練很辛苦。不過,劉明也知道,這也是當初自己那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惹得禍。
故此,劉明如今腦袋裏麵雜亂的東西巨多。而那些百十年才有可能發生的事,卻也不是可以立即拿出理論來和眾人商討的。而那些因由,更是還需要熟慮後,才能在不引起眾人疑義的情況下和別人說起的。所以,劉明才會獨自一人靜思。
劉明這一想,就想了整整七天,這才有了些脈絡。而此時,王允早就到了幽州,暫時住在關羽的府上。等待劉明的接見。
說實在的,王允對於自己到了幽州,竟然沒有第一時間得到劉明的接見,既是不解,又是惶恐。而且,住在關羽府上之後,隱約聽聞幽州上層的紛爭,那就更是不安。
老實說,王允獻策劉協,使其讓位給劉明幼子劉夏,王允並沒有打什麼壞主意。
畢竟王允忠心於漢室正統,不惜身死,自然也就不會對代表漢室正統的皇位人選有什麼不利的想法。這大漢朝,帝室無後,從族親中選擇繼承人,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遠的不說,就是那靈帝,不也是解瀆亭侯劉萇之後麼。而今的皇上,雖然年輕,可終究無後,就連那頭胎的龍子,也給曹操扼殺在董貴妃的腹中,誰知以後還會不會有。王允如此作,絕對不會遭到任何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