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陸續問世的《李自成》,是建國後第一部具有宏大時空構架,並被認為是當時最成功的一部曆史文學作品。《李自成》發行量超過百萬冊,讀者之多,評價之高,是建國後出版的長篇小說中少見的。小說不僅獲得了文學及文學史意義上的成功,給姚雪垠帶來了巨大的創作聲譽,而且“李自成熱”所產生的社會反響,以及對文壇所產生的衝擊力,都深深地影響著後來的曆史小說創作,以至後來從事曆史小說創作的作家,幾乎在不同年齡段都讀過《李自成》,所以將其視作影響曆史小說創作的主要源頭之一,可以說是不為過的。中國當代曆史題材的小說所刻意追求的史詩的規模,以及將宏大敘事作為曆史小說的一種普泛的創作模式等,《李自成》可說是起到了開先河的作用。
一、開創範式與仿效認同
姚雪垠的《李自成》在當代長篇曆史小說創作上應該算是一個起點,不過這個限定應該以“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劃界。中國舊傳統文學有長篇曆史小說,並且形成了自己的傳統範式,而“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在長篇曆史小說這一領域幾乎可說是空白。新中國建國後在50年代中後期,長篇小說創作形成了一個高峰,但真正地以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卻很少見。而姚雪垠則在1957年開始了《李自成》的創作,他可能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動筆對他意味著什麼,1957年至1999年,這是一個長達42年的創作與成書的曆程,《李自成》最終成為一部5卷本、篇幅高達320萬字的超長篇巨製,展示了明朝滅亡前後8年的社會曆史的宏闊畫麵。
姚雪垠當時的創作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1957年他被錯劃成右派,在武漢被下放郊區勞動改造,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開始創作《李自成》。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譯成日文後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但在國內,第一卷出版後雖然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的反響,卻很快在“文革”中受到批判。70年代由於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李自成》的寫作曾遇到很大的阻礙,姚雪垠通過特殊方式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在特殊關照下,姚雪垠去了北京,在中國青年出版社繼續創作《李自成》。1976年《李自成》出版了第二卷,1978年出版了第一卷修改本,小說在社會上獲得了廣泛的好評。1982年《李自成》第二卷獲得了首屆茅盾文學獎。這不僅對《李自成》是一種肯定,而且對姚雪垠的創作也是巨大的鼓舞。
姚雪垠寫《李自成》,實際上是開創了一種長篇曆史小說的史詩範式。對姚雪垠來說,他對曆史小說的創作是開創性的、探索性的,很少有可以進行參照的現當代讀本,完全是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進行探索,邊寫邊總結,這種寫作之慢也可以從他創作延續的時間中去做出判斷。
《李自成》的創作,充分繼承了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創作傳統和古典文學的優秀遺產。姚雪垠在創作之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查閱史籍,深入地研讀曆史,為小說創作尋找依據。此外,實地考察在中國曆史文學創作中也有著悠久的曆史,司馬遷為寫《史記》,曾以廣泛地遊曆獲取第一手材料。姚雪垠在曆史小說創作中也十分重視對曆史遺跡的田野作業,注重實地考察,多次親臨事發現場,考察曆史遺跡,將身心融於曆史的環境中去感知曆史,感覺人物。他去過湖北通山三次,如他詩中所寫,“為寫英雄悲壯史,三年五拜闖王墳”,深入實地考察李自成殉難通山的有關地方史料,認真仔細地翻閱《九宮山誌》,查覽朱、程族譜,考究文物古跡,走訪村翁野老,與洞悉通山史料的原縣政協副主席王致遠相訪長談,前後征集和掌握了大批史料史證,並在通山做了一萬多字的資料卡片。這為他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石。在其之後,這種傳統在其他作家身上也得到承繼和體現,這種實地考察不僅可以充實寫作素材,而且對曆史有了一種感性的觸摸,可以增強作家的曆史實感,對在作品中複原曆史環境和曆史氛圍,描摹物化形態的曆史文化,重組感性的曆史空間,的確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也是凸現作品曆史感的一種有效方式和手段。
由於《李自成》在當代文學中是創作較早的長篇曆史小說,並且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讀過《李自成》的人很多,這對後續的長篇曆史小說的創作,肯定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對讀者的閱讀,也會起到一種參照比較的作用。事實上,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可以看到《李自成》的寫作範式對當代曆史小說創作的影響,諸如創作觀與題材取向、人物塑造上的英雄化等。在小說結構上,《李自成》的多條線索主複線推進的結構,幾乎成為後來的曆史小說的主導式結構,還有在小說的敘事中加進大量生活化風俗化的曆史場景描寫等,甚至在小說開頭先鋪敘整體局勢,從時世從宮廷寫起,然後再讓人物出場,把人物放在刀光劍影、絕路惡仗、屈辱失敗的困境中,去做出最為出色的亮相和證明。《李自成》的這些創作路數,被後來的許多曆史小說作家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地認同和仿效。以至於一時寫農民起義領袖成為風氣,英雄主義統攝了塑造曆史人物形象的主導潮流。
《李自成》的創作也影響到後來的湖北作家的創作,楊書案早期寫黃巢起義的《九月菊》,包括當時還在湖北讀書的劉亞洲的《陳勝》,從題材取向和寫法技巧上都對《李自成》是一種借鑒和仿效。熊召政的《張居正》,是寫將相曆史小說中上了百萬字的宏篇巨製,能感覺到其所受到的潛在影響,如打造恢弘的長篇曆史史詩,總結曆史的經驗教訓,借助曆史人物的得失榮辱對當代生活提供喻示等。
二、史詩情結與宏大敘事
姚雪垠在小說創作觀念上,總體趨向於“大時代、大悲劇、大背景”的基本思路,從毛主席同意他寫李自成小說二卷、三卷至五卷就可以看出,從一開始他就明確地製定了寫作《李自成》的宏大規劃,準備做一部五卷本的大製作。而且到後來擔心自己的身體撐不到把宏大篇什寫完,於是開始倒著寫,先寫最後一部第五卷的部分,力圖先搭起整體宏大的敘事架構,這在創作上也是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