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60年代以降,對曆史小說創作直接起著導向作用的,是毛澤東提出的隻有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曆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的學說,這為曆史小說創作奠定了基本的基調。在中國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曆史小說重點關注的是政治曆史的偉大創造者和推動者,和宏大的曆史發展主題,著重表現的是對曆史進程起過影響作用的重要人物和重大曆史事件,強調的是其對於中國曆史和文化的發展所體現出的價值和意義。姚雪垠的《李自成》,可以明顯地看到這種“曆史發展動力說”的曆史觀的影響,從他發表的一些言論來看,他是把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看成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力量的,認為李自成的起義造成明朝覆亡與滿族入主中原,有推動曆史前進的作用。而且他把李自成看成是我國曠古未有的農民起義英雄的代表人物,把塑造農民起義英雄的形象,作為自己的一種責任,所以必然要采用宏大曆史敘事的方式去完成。
《李自成》是姚雪垠的曆史觀的最直觀的文學演繹。在人物塑造中體現出他對曆史人物的當代性認知,試圖在對人物的當代性的理解中,給予新的定評和新的書寫。所以寫《李自成》,他就著力地去挖掘李自成的曆史作用,展示其叱吒曆史風雲的英姿,重筆渲染和生發李自成在曆史坐標上所創下的功業。姚雪垠在創作中非常強調曆史的時空感,常常將自己置身於曆史觀照的至高位置,全方位地去俯瞰特定的大曆史時代,刻畫不同階級的代表人物,揭示這一時期複雜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帶動起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全景式地展示恢弘壯闊的曆史畫卷,這種宏大的曆史敘事,使《李自成》具有了史詩的規模和氣勢。
在第一卷和第二卷前半部,姚雪垠著重塑造了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英雄的形象。為力求人物形象血肉豐滿,小說刻意地設置了一些曆史困境與典型事件,使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在生死榮辱、大起大落和進退失據中得以多角度的展現,在對社會曆史進程的複雜性和矛盾性的揭示中,強化對人物理解和認知的深度。
作為曆史上農民起義英雄的代表人物,姚雪垠對李自成英雄形象的刻畫,基本上是根據本人的原型和曆史事跡來把握的,但他認為李自成能有百萬大軍跟著他前赴後繼,自然有他超越一般人的地方,不能把他描寫得和普通百姓一樣。所以姚雪垠是帶著理想主義的色彩和期待,來完成對李自成形象的塑造的,有意地將中國傳統人物的優秀品質和才幹集中到他的身上,對這個人物進行了全麵的提升。為使李自成的形象更加典型豐滿,更加英雄化,姚雪垠往往根據人物所處時代的特定的曆史背景,虛構了許多生動的情節,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命運在生死榮辱、大起大落和進退失據中得以多角度的展現,在對其複雜性和矛盾性的揭示中,強化對人物理解和認知的深度,這方麵最典型的就是超史實地對潼關大戰濃墨重彩的渲染。
《李自成》第一卷並未從李自成起義起筆,而是從八年後寫起,在第四章以他的失敗開始亮相,直接切入寫崇禎11年秋的潼關大戰,在最具衝擊力的場景中展現人物。李自成在潼關南原陷入敵人預設的包圍圈,潼關一戰敵眾我寡遭到失敗,幾乎是全軍覆沒,隻有18騎突圍出來。此時的李自成正處在他人生的低穀,但就是在這種慘烈的戰鬥中,才更能突顯李自成和農民起義軍的英勇頑強的精神和拚勁。也正是這些具體可感的場景,把被統治階級當做“流賊”看待的李自成,把《明史》中記載的悲觀得幾乎要自殺要靠占卜來鼓舞將士的李自成,刻畫成一個高瞻遠矚、樂觀昂揚,作戰勇猛的農民起義將領,他不但具有大膽識、大智慧、大氣魄,而且關心農民群眾,與起義軍戰士同甘共苦,從失敗中崛起,使一個高大偉岸的闖王形象深印在讀者心裏。
第二卷下半部和第三卷中,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從失敗中走向勝利,他也進入了自己人生的高潮。四、五兩卷,起義軍則是從勝利中走向失敗。姚雪垠創作的重點是總結中國農民起義的種種經驗教訓,在觀照李自成的成敗命運和農民起義運動的規律時,力求體現出深刻的曆史哲學思辯精神和當代的現實寓意,希望通過小說寫出李自成由艱難走向興盛複又迅速衰敗的過程中最值得重視的經驗教訓,同時也寫出封建社會中農民戰爭的基本規律。《李自成》的這種表達方式,對後來的曆史小說創作形成一種潛在的影響,使得後來一些作家即使不是寫曆史上的風雲人物,那怕是些小人物,也同樣注重挖掘其在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可以說,從《李自成》始,曆史題材小說的大製作,以及對曆史小說“史詩性”的創作追求,就成為一些曆史小說作家濃得化不開的創作情結,也成為曆史題材小說創作的終極追求目標。
三、複線結構與巨型文本
《李自成》的創作前後延續了42年時間,以5卷的宏大構架終結,給中國曆史題材的小說創作,提供了一種史詩範式,正是在這種創作路數的有形無形地影響下,使得複線推進的網式結構和卷軼浩繁的超長篇巨製,成為當代曆史小說的主要構架方式。
小說從崇禎11年的潼關大戰起,寫到崇禎17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再到第二年李自成敗亡,時間集中在明王朝滅亡前後8年的線段內,情節發展的主線是寫李自成和農民起義軍由弱小變強大,轉敗為勝推翻明王朝統治作戰曆程,以及從北京退出後從勝而敗的悲劇結局。而其他幾條複線則是寫崇禎皇帝和明朝朝廷,以及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另外清朝朝廷也是一條線,這幾條線互相交合著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