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以文化魂魄穿行於太行脊梁(1 / 2)

嶽恒壽的《媧魂》試圖站在一個宏闊的文化的或是曆史的視角,去寫一個有關抗日的故事,這種頗費文思的獨特的觀照視點,能夠看出一位優秀作家思考曆史的深度和份量。

闡釋分析《媧魂》,可以從嶽恒壽最喜歡表現的兩類題材去深入探尋,一是鄉土,這是嶽恒壽一生為之歌哭的主題之一。從他最好的小說《跪乳》中,就能深切地感覺到他對故土、對母愛的一往情深。他是個在創作中始終魂係鄉土、鄉情的人,他所表達的鄉土,是北國山西,太行脊梁的一小塊才是最佳選擇,那就是故鄉平定。另一個他所鍾情的主題是軍旅生活,這和他曾經是軍人有關,是部隊把他培養成為一個作家,所以他喜歡寫有關軍旅的題材,包括寫紅軍和抗戰的小說。《媧魂》可以說是把鄉土和軍旅糅合在一起,既可以使自己情歸於鄉土,以故鄉為小說背景,也能將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置於這背景之上去書寫故事,把故土的“小”與抗戰的“大”結合在一起,使敘事不會受限於故土。《媧魂》還體現出嶽恒壽創作的另一個特點,一生對文學苦戀的他,對自己的創作極其認真,他極為注重從根深葉茂的中華民族傳統中去汲取文化精義,並且承接這種文化的沛然底氣去進行創作,從《跪乳》、《歸騷》等篇名中就可以看到,其中都含括著文化典故,或是特定的文化指義,而《媧魂》也是如此。

《媧魂》以山西東浮山媧皇廟為背景,而這正是嶽恒壽的家鄉,他曾經寫過一首晚年回鄉的記遊詩《重遊東浮山》,寫到了童年讀書的廟宇。小說以和尚們參與抗日戰爭的事跡為素材,塑造了一些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當代寫抗日戰爭題材的小說很多,這類小說的主題主要是表達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和大無畏的勇氣,以及對日寇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打擊,《媧魂》也不例外。不過在具體的表現對象上《媧魂》則與其他作品有所區別。嶽恒壽關注的是最不可能卷入戰爭的這樣一類人——和尚,但是東浮山媧皇廟裏的和尚又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和尚。在中國文化史上,佛教的傳入無疑具有重大的影響,佛教被中國化後最終形成中國文化儒、道、釋三足鼎立又相互融合膠著的麵貌,小說中東浮山上的媧皇廟就是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廟宇。相傳“女媧補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當地人建起媧皇廟,奉女媧為生殖和婚姻之神,加之這裏發生的各種無法解釋的“神跡”,當地人便更加崇奉女媧,和尚到來之後的媧皇廟香火更為旺盛,其實這也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的一種範型,正是這種融合造就了媧皇廟裏那些嚴格意義上不算和尚的和尚。

日本人炮轟東浮山之後,廟裏的住持白和尚被抓,其他和尚紛紛還俗,留下堅守信仰的圓洪和尚與最小的弟子修寰。修寰從一個嚴守戒律的和尚到成為一個抗日英雄,這之間經曆了一個複雜的思想鬥爭的過程。當修寰知道“大哥”和桃兒等人是共產黨的時候,連夜離開豆腐坊回到廟裏。這時候的修寰還抱守著出世的態度,不參與人與人之間的爭鬥殺戮。師傅卻教導他,“倘使暴力侵淩,正法有將滅之憂,在理喻感化都無效果時,佛子也會奮起窮猛大力,起而抗暴的”,所以佛法並不是一味地抱守成規,這點成為修寰“入世”的契機。桃兒的死直接促使修寰“放下佛法,拿起屠刀”成為抗戰中的一分子。可以說修寰走上抗日的道路是必然的,是大的形勢和環境的影響使然。“修寰在一廟二主的東浮山的修持中,本來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佛教徒,而是一個既有媧皇思想,又有佛法的特殊和尚”,這裏二主分別是指廟裏供奉的女媧娘娘和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媧皇思想促使修寰不能在尊敬的住持和心愛的女人被殺的情況下安心修行,佛法戒律又約束著他不能做出有違佛法的舉動,所以最初的修寰是處在這樣兩難的境地之中的。但當佛法上的障礙被師父點化後,修寰走上了武力抗暴,與日本鬼子作戰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