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多視角地逼近鄉土中國曆史的真相(1 / 2)

從《國風》的書名,就大致可以看出田揚帆的創作努力所朝向的目標,即以文學之筆,全方位多視角地逼近鄉土中國曆史的真相。

小說將筆落在湖北省廣濟縣老陽垸,盡管這一看就是個虛擬的地方,但卻是以田揚帆所熟悉的鄂東為背景,這是他的家鄉。小說中的敘事,很明顯是來自他少年的記憶,首先是他成長時期所處的特殊的時代,以及家庭和個人的苦難經曆,使他積澱了其他人所不可援用的生活積累和感情積累,讓他成為眾多曆史事件和鄉村生活的目擊證人,為他製造一種關於往事的話語提供了立足的平台。其次是多年的文學編輯生涯對他的曆練,至少他在文化和文學觀念上獲得了一種多向互補的視角,使他能以創作之犁在農耕文化的土壤中深入開掘,從而全麵有效地探入曆史的真實。再有他頗具個人優勢的地方是,他平日對研究曆史文化哲學有著濃厚的愛好和興趣,鉤沉典籍,寫書著文,不僅熔鑄了他的史學觀,而且使他在創作的精神維度上更偏重於理性,對曆史、對人生的嚴肅思考,使作品的思想底蘊也由此得到了凸顯和強化。

呈現世相、展列眾生相是《國風》最突出的特點,田揚帆試圖通過對老陽垸的審美觀照,完成自己對農耕鄉土社會生態群落的考察,這不僅體現了作品反映生活麵的廣闊性,而且也表現出創作者境界的開闊性。小說以“仲儀將軍是在淞滬大戰中殉難的”為開頭,一下子就把敘事的時間開端在抗日戰爭,而仲儀將軍又是辛亥革命元老,那麼故事的伸展點就上溯到了辛亥,而小說的時間下限則延續到當下的改革開放後的鄉村社會,這是一個將近百年的巨大時空,這麼長的曆史線段,與老陽垸幾代人的命運軌跡縱橫交錯,壯夫、陽雨,還有仲儀將軍的的好友,被稱為仲公的仲則;以及仲則的學生們,一幹人的命運成為小說中貫穿的線索,由此展現出老陽垸鄉土中國的曆史。

在小說中,仲儀將軍是個未出場的人物,但卻成為敘事的核心,因為仲儀將軍殉難,好友仲公看顧並且教他的兒子壯夫讀書,後來壯夫棄筆從戎,進了黃埔軍校,成為家鄉人口中的傳奇。國民黨敗退台灣,他沒有去,去府城做了大學教員,後來受到政治運動的衝擊,不得已將妻子兒子送回家鄉接受改造。仲儀將軍、他的兒子壯夫、壯夫的兒子陽雨,三代人所經曆的歲月,“是老陽垸最艱苦的歲月,它體現著一種民族的命運,自然也是老陽垸人的命運。走出了老陽垸,了解了曆史,認識了人的陽雨認為,那是一個悲劇的時代。”其中老陽垸的人們經臨了許多大的曆史事件,抗日戰爭、解放軍渡江老陽垸解放,土改、成立人民公社、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大食堂、“文革”等等,“對於陽雨,老陽垸的世界黯淡而感傷。”而從小就不愛讀書的毛伢和鬆蠟卻成為老陽垸的主宰,到處橫行霸道,欺男霸女。書中集納了二三十個命運各異的人物,基本是讓他們以生活的原生形態呈現,命運隨生活而流動。但問題是,田揚帆在人物塑造上顯得比較平,即便是在這種生活流中,讀者也會渴望看到幾個讓人過目不忘的人物,能留存於記憶成為佇立於文學畫廊中的形象,足以讓人產生大悲憫大感動。哪怕是匆匆的過客,其個性生命也應有精彩的亮相。在作品中,好與壞都能撼動人心的人物不多,總的感覺是對人物的提升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