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水與火的城市纏綿(1 / 2)

池莉的小說有很鮮明的武漢地域文化表征和風情,寫活了江城的小市民,盡管她“從不自認為是漢味作家”,但讀者認可池莉小說的“漢味”,這不光是因為她的小說裏有武漢熟悉的風物景致,和體現武漢地域色彩的地點,像擁有百年以上曆史的花樓街、江漢路、吉慶街、閱馬場、洞庭裏、六渡橋,或是當代城市文化表征物的長江大橋、簡易宿舍、輪渡等,而是她的那些散發著武漢市民氣息的人物,在作品中一出現,一說話,就自然地流露出一股濃濃的城市味道,有著城市環境和地域文化所賦予的城市子民獨特的性格特征。

《水與火的纏綿》應該算是池莉個人的嚴格意義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還有一部是《所以》,而像《來來往往》、《小姐你早》這些後來在出版營銷策略下被擴展為長篇小說的作品,一般我還是不把它們納入研究範疇。

一、成熟與遺憾的成長過程

《水與火的纏綿》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旨,水與火,從來就是相克相悖的存在,卻是最具象地概括了武漢這座城市的特點,漢水和長江在這裏交彙,兩江簇擁,挽結起了武漢三鎮。因水繚繞的緣故,被人稱為“江城”。而夏日的酷暑,又使這座城市成為“火爐之城”,正是水與火的交融,使這座城市,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品質和市民性格。“水與火的纏綿”也形象地概括了小說中主人公曾芒芒戀愛、婚姻所經曆的過程,在池莉的筆觸下,水潺湲,火蹁躚,極致纏綿之間,是刻入骨髓的斑駁。而這種“水與火的纏綿”也體現在主人公曾芒芒身上,曾芒芒“是水,也是火,她天生就是,隻是從前她看不見自己。”兩種水火不相容的性格一直糾纏著她,一種是順從,屈從於命運,另一種是強烈的個性,追求自我,與生活抗爭。對水與火,小說中還有一種潛在的暗示,曾芒芒的爺爺是革命幹部,而丈夫高勇則是資本家紡織大王高秉承的後代,這兩個人或許就像是水與火,他們話不對茬,總在誤解對方的意圖,約會經常出錯。曾芒芒為他們之間的關係總結出了四個字:文不對題。

小說以主人公曾芒芒的戀愛、婚姻為主線,講述著城市人在社會和時代的變革中所經臨的一切,在城市日常平淡的生活之中,他們的愛情、婚姻和事業的種種際遇。故事從曾芒芒22歲時開始,5月微雨的一個星期天,躲在宿舍裏靜靜讀書的曾芒芒,《約翰克裏斯多夫》營造了一種繾綣,她不曾想到,自己從一個女孩到成熟女性的“成長”史會從這時開始。“一個人成熟的過程,真是一個遺憾的過程”,小說中的這句喟歎,便是對曾芒芒人生的最好的注解,這不僅如有些評者說的《水與火的纏綿》是一部女人的成長史,而且在我看來也是一部女人的“煎熬”史。

曾芒芒有一種素樸、知性的美,這樣的女孩在生活中不是最耀眼,卻也顯得很特別。她本該擁有一如出場時那般寧靜溫馨帶點小浪漫的幸福,但是,隨著父母的意外“來襲”,青春之夢就此破碎,曾芒芒的人生由此真正開始了“煎熬”。在對待子女婚姻的問題上,父母的心願總是好的,但他們的標準往往折射和代表了一個時代,或是他們自己的價值標準。於是,80年代的曾芒芒,需按照父母世俗的目光物色到他們認為的那種優秀的男青年。她與快樂的鍋爐工鄺園的青澀初戀,注定還來不及開始,就被她自己按下了停止鍵。失戀之後北上探望爺爺的曾芒芒,第一次顯現了血脈中赤如火焰的一麵,她找回了主宰自己命運的勇氣,和高勇近乎是“一見鍾情”,高勇似乎早就守候在路口,等待著曾芒芒的路過。以她的年齡,以她的經曆,以她的心情,以她的認識,她會正好看中高勇,最終促成了一段所謂“門當戶對”的婚姻。遺憾的是他們的外在條件看似般配,但缺了頂重要的心與心的相知相許,父母長期的高壓政策和自己在情感上的屢次受挫,讓她無法去深入細想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隻能是將就走到一起。高勇和父母間以“校長”、“混球”相互調侃,曾芒芒在常聲遠麵前可以變得放肆刁蠻,互不相饒。但到了曾芒芒和高勇的二人世界,卻變的平淡乏味,就像是兩杯溫吞水而已,緊緊挨著放置,但各自隔著一層玻璃,透明可見卻永遠觸不到真實的彼此。何況這段婚姻締結前後,還夾雜了雙方父母的怨懟,住房的困境,早孕的驚惶,意外的爭吵,分手的風波,磕磕絆絆之下,裂縫早就存在。於是,矛盾從一開始就出現了,然後貫穿始終,曾芒芒不斷地經曆著抗爭、妥協;再抗爭,再妥協。婚後的曾芒芒以一個女性特有的水一般的溫柔,去盡量平複和化解所有的矛盾乃至與高勇之間的誤會,憑借單薄的身子和堅強,抵禦著殘酷的現實的一次次的衝擊。這個具有良好的耐力和優雅的女人,說不上偉大,但她至少善良,重病的公公、年幼的兒子,牽係著這段搖搖欲墜的婚姻。在曾芒芒如水的表象下,卻血脈相承著爺爺血液中的火焰。正因為這團火,她捱過了婚前的所有矛盾,擺平了婚後家中繁瑣雜碎的麻煩,甚至扛住了丈夫的欺騙與背叛的打擊。但曾芒芒與高勇的情感危機還是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麵,也就是在這種“水”與“火”的交融中,曾芒芒一步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