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國企改革的文學先聲(2 / 2)

《走進夏天》實際上牽涉到企業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蔣杏首先是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去探尋改革所遇到的阻力,探索在市場經濟初期商業活動中存在的缺乏誠信的行為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是更深層次地從體製的角度去分析改革的阻力。章秋所進行的改革符合時代的進步和工人們的利益,他所遇到的問題非常清楚,但卻受到各種牽製,幾乎是所有的改革者們都會遇到這種體製的障礙,這也成為國企改革困難重重的一個重要因素。蔣杏的這些探尋,不僅具有尖銳的現實性,而且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有些想法是很有遠見的,不過作家畢竟不是職業經濟學家或者社會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解讀分析,也已經超出了小說家的能力範圍,不過這種介入現實的精神卻是可貴的。

三個月的時間內,章秋做了別人幾年都沒有做的事,但就是這樣一個為企業改革做出巨大貢獻的章秋,最後的結局卻是悲劇性的。一個優秀的改革者,最後沒有成為正式廠長,心愛的女人肖月也離開了他,可以說他付出最多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工人們對他的支持,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

可以說《走出夏天》是一部非常嚴肅的甚至帶有悲壯色彩的作品。小說截取國企改革這樣一個橫斷麵,將社會矛盾、官場文化、利益博弈、複雜人性相互交織在一起,展示了90年代中國社會的現實場景,涉及到了改革中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激蕩的現實矛盾衝突中,蔣杏理想化地塑造了章秋這樣一個充滿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人性中可貴的精神力量,這正是支撐著改革繼續深入的中流砥柱。

《走進夏天》在小說敘事上采用了傳統的單線索的敘事結構,時間緊湊,矛盾衝突集中,在急遽變化的事件過程中塑造人物。尤其是對心理敘述語言的成功運用,使作品不僅僅停留在對表麵現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不同人物在關鍵時刻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在敘事的過程中,蔣杏以“在場”的當事者眼光,有意識地拉近了敘事主體和對象之間的距離,以便更加透徹和清晰地剖析問題,但是,這種近距離的觀察難免會有偏頗。作為小說家對問題的把握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全局性地把握對象,近乎平視的敘述策略是無法達到更高要求的藝術水準的。對於這一點,蔣杏自己是有著清醒地認識的,正是因為與敘寫對象太近,所以“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或許很快就會將我的小說遠遠拋下,變作曆史的陳跡”,但不論怎樣,蔣杏畢竟在時代的潮流中,留下過自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