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社會轉型期的價值消解(2 / 2)

作為長篇小說,《遍地黃金》除了季少白這條主線外,還提供了其他敘事線索,比如季少白與父親之間的矛盾,暴發戶大強和鋼廠老工人夏西金之間的明顯對比等。在做生意的問題上,季少白與父親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當然這與他們倆不同的生活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年輕時被打成右派發配到農場改造的父親做事小心翼翼,他所想的就是守著小小的大和書社過安安穩穩的小日子,而季少白則完全不讚同這種做生意的理念,所以即使是冒著違法的風險也堅持要做大、做強,實際上存在於父子兩人之間的矛盾更多地反映了不同的社會語境的變化所帶給人的影響。季少白的朋友大強是個暴發戶式的人物,是中國最早一批擁有私家車的人,但是其行為舉止粗魯,在季少白、林子等人看來與其身份很不相符,於是他們建議大強應該去跟夏西金學習禮儀。夏西金曾是上海的樂團鋼琴演奏者,因命運的波折來到鋼廠做了修爐工,巨大的身份變化並沒有影響到夏西金的生活方式,他依然保持著一種準藝術家的生活狀態,始終不為外部環境的變化所改變,也由此受到了鋼廠職工們的敬重。看得出,季少白、夏西金都是董宏量所喜歡的人物,甚至可以說夏西金是董宏量特意設置的人物,就是借此來映襯季少白的,正是在這兩個人的這種變與不變之間,董宏量展開了自己的思考。

季少白前後最大的變化在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變化,後來的季少白是為原來的自己所不齒的。但是在他所處的行業裏麵,如果他還堅守原來的自我,堅守作為詩人季少白的精神世界而混跡在書商的行列裏,這顯然又是不現實的。所以在季少白的身上,可能既有現實環境的變化所引起的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變化,也有由人性的變化所導致的行為的轉變,這也是《遍地黃金》所關注的重心。董宏量想要表達的是,如何在遍地黃金的情況下堅守自我,他告訴人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比黃金更有價值的東西。

《遍地黃金》創作於中國社會轉型的開端,麵對著商品經濟大潮衝擊,社會思潮和人們的思想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置身於這樣一個不斷變動的環境中,許多人都有著觀念上和選擇上的困惑,無法真正理解和融入他們所麵對的現實,季少白也一樣,在新舊交替中顯得那麼地蒼白和無力。其實董宏量的筆觸也顯得多少有些猶疑,在當時他也存在著認知上的矛盾和困惑,許多事超出了他自身的經驗限度。季少白是處在時代劇烈變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性人物,他不論是作為充滿浪漫氣質而生活清貧的詩人,還是成為追逐利益、道德沉淪的商人,我們都無法去簡單地對其做出評判。

《遍地黃金》的小說敘事主要圍繞主人公季少白展開,但是作品中沒有特別有力的推動情節發展的因素,缺乏有力的敘事線索與核心事件,不能夠有效地統領小說全局,相對來說顯得比較鬆散。小說在每章的開始插入的部分對小說的情節發展和主題的闡釋並沒有太大的作用,使本就不是很緊湊的故事情節更趨於零散。而且人物性格變化的動因不是非常明確,這可能與季少白這個人物與董宏量距離太近有一定關係。另外,小說的敘事語言略顯拖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