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從“所以”中去尋跡“因為”(1 / 2)

池莉的《所以》是部采用了自述狀式的書寫文本,“獨白”一直貫穿於小說的始終,在一個片斷化的、零散的敘事結構中,用一種很隨性隨意的、近乎是寫實的手法,敘述了女主人公葉紫的成長曆史,在她40歲的門檻上,返視觀照著自己的過去,“當一個女人有了許多的因為,所以在深夜,無法入睡,淚水滂沱”。小說在葉紫女性的限製視角中開始了敘事,葉紫是體驗者、觀察者和敘述者,她以自己的感知和悟性,通過自己的視覺、聽覺在四周生活中打撈人情百態和世俗心相,並且加入記憶和想法來展開敘述,將主人公一生中所經曆的愛情、婚姻,以及工作和生活的種種遭際一一道來。

在《所以》中,人物、情節和場景的購置都非常簡單,主要人物其實就是葉紫一個,其他人物都是被葉紫講述出來的,因此作為講述人的敘事立場就顯得很重要。小說一開頭,敘事主人公就信誓旦旦地表示“請相信,作為女孩,我特別想做一個好女孩。作為女人,我也特別想做一個好女人。撇開所有外界因素,就我個人的願望和動機來說,都是良好的。”所以“我”作為“好女孩”、“好女人”,就先入地獲得了道德評判的優勢,那麼對他人的褒貶評述也就具有了正確性,小說一開始就把敘事者強烈的主觀性凸顯了出來。整部作品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葉紫的心理流程,通篇流露出強烈的主觀情感意緒,盡管一般情況下,我不會把小說的敘事者和作者本人之間等同起來,不願妄加判斷,但在讀小說的過程中,還是覺得很多東西離池莉比較近,至少是離池莉的心理距離較近,再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所以》在表現方式上采用的是“獨白”的表現形式,這也是我把《所以》列入“體驗與獨白”這一章的緣由。

一、“因”與“果”的循與溯

《所以》從小說的題旨到文本的內容,通篇都貫穿著池莉的一個創作意圖,即用人物形象和情節來論證“因為”與“所以”之間的種種關聯。由“因”循“果”,或由“果”而追溯“因”。而在小說的結尾,更是連續排列了18個“因為”,或許說更多,因為還有幾個“等等”的省略。以前讀池莉的小說時,我或多或少地能感覺到池莉力圖尋求新變所進行的種種努力,不重複自己是她所秉持的一貫的追求。在這部小說中,池莉求新的努力首先就體現在她對題旨“所以”的理解和感悟上,不知池莉是怎樣想到用這樣的詞彙來做小說的標題。一直覺得池莉在給小說命名時,已充分地考慮到了市場營銷的因素,最惹眼的是《有了快感你就喊》,還有《小姐,你早》、《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你以為你是誰》、《水與火的纏綿》、《一夜盛開如玫瑰》、《熬至滴水成珠》等,《所以》的書名也很抓人,打破了一般人的常規思維,顯得比較特別。

小說基本是通過女主人公葉紫的獨白,完成了她由出生、取名、成長到上小學、讀名牌大學、戀愛結婚,以及三次“戀情”,兩次離婚的40年的人生敘事。池莉在開篇就已經把這場有關“因為”與“所以”的論證前提告知了我們,“感謝老天爺成全,我似乎天生就是個好女孩”。葉紫從一開始就被定位於被街坊鄰居誇獎的“好女孩”,乖巧又討人喜歡,但在家裏卻一直受著不公正的待遇。她孕育於大災荒後的1962年,因怕沒飯吃險些被父母做掉,生下來又被父母忽略得連名字都沒給取,是戶籍警靈機一動看見窗外的紫薇花,取名“紫薇”卻因為不會寫“薇”而成了“葉紫”。這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家中老二,卻是最爭氣的孩子,6歲就提前上了小學,18歲以高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一轉眼4年過去,葉紫即將畢業,命運的轉折就在這時發生,她遇到了高大英俊的關淳,但這次初戀卻被關淳一家算計,在地質大學學地貌勘探專業的關淳本應該分配到邊疆的,卻因與葉紫拿了結婚證留在了武漢,又憑證分到了住房,葉紫卻被分去了孝感文化館。離了婚的葉紫在哥嫂的安排下,準備與正團級軍官禹宏寬結婚,並借此為跳板調回了武漢文化局,準備結婚前與已婚的導演華林一見鍾情,迅速成婚生了兒子,最後因丈夫的背叛行為而離婚。盡管遭遇了這許多的痛苦和挫折,葉紫卻仍然是“特別想做一個好女人”,就是這個瘦弱的小女人,擔負著養家糊口的重擔,拚命地替人修改劇本補貼家用,用最少的錢盡力地安排好家裏生活。但是池莉卻給葉紫安排了多舛的命運,給人的感覺是正因為葉紫是個“好女孩”、“好女人”,所以她才這麼善良、忍讓,從小受到家庭的不公待遇,被母親所輕視,被霸蠻的哥哥葉祖輝和恃寵的妹妹葉愛紅所欺負。在與三個男人之間交往的關係中,又飽受欺騙和打擊。葉紫不管有多麼良好的願望和動機,不管如何地努力和付出,她最終都沒有得到想要的“果”,“多年以來,對於生活,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愛情、家庭、事業等各個方麵。我都是全力以赴的,也都是煞費苦心的。然而,大大小小的結果,似乎都不美妙。因為,我實在無法想到,生活會有這麼多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