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將小說返回到民間文學的本位(3 / 3)

《苦笑記》集聚了近百個笑話,但這些“笑話”的真正的講述者,或者說是收集者、創作者卻是曉蘇,不論是從作品,還是從中考察作家的個性特征,三部長篇中最能體現曉蘇風格的就是《苦笑記》。小說中的99個笑話,不是曉蘇自己憑空杜撰出來的,而是他用類似於民間文學的田野作業的方式,搜集了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在民間流傳的一些個笑話,其中有些是從自己的家鄉故土來的,經過加工、改造,和再創造的方式完成的。他在寫《苦笑記》時,俗為雅用、邪為正用,充分利用了民間文學的資源,並且按自己的創作意圖去深入開掘,賦予了大俗的民間笑話以新的社會寓意。

《苦笑記》盡管是以“笑”作為基本酵素,引人發笑。但冠之於“苦”,便從“笑”中品出了故事中複雜而難以言說的滋味,“笑”在調侃和諷刺中就有了批判的鋒芒,在講述者和聽者笑聲的背後,更多的是人生的無奈和辛酸。

第三部《求愛記》寫一個誤入風塵的女青年試圖重塑自我而不能的故事,讀後令人歎息不止。不管是《成長記》、《苦笑記》還是《求愛記》,曉蘇無一例外地關注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命運。特別是在社會轉型的時代,世俗社會的變化會更加劇烈,相應地處在時代潮流中的小人物們也必然經曆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變遷。金門從一個天真的孩子成長為一名大學生,在他的成長曆程中周圍人身上所體現出的各種特性都對他產生著影響。在曉蘇看來,即使是有周官或者餘水這樣人性中相對陰暗的部分,但是更多的是善良伴隨著金門的成長。《苦笑記》中的民間故事專家黃牛同那個時代很多人一樣起落,但是在這過程中他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在惡劣環境中用笑話慰藉自己和周圍跟他一樣的人。

曉蘇的《人性三部曲》盡管標示為長篇小說,有長篇的篇幅,但不論是架構方式,或是具體的敘事,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長篇。因為它沒有傳統長篇小說的構架,缺少一般的長篇小說所應有的一條或幾條貫穿全書的主導情節和敘事線索,沒有牽動小說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人物,這和《人性三部曲》的成書方式有關,它本身是由一個個故事拚貼起來的,曉蘇很會講故事,這是曉蘇的長處,但這是小故事,采用的是個人化民間視角下的小敘事,若曉蘇今後趨向於這種習慣化、格式化的模式,就極有可能會成為他創作長篇小說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