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昨天,學校舉行了“成長工程”第四屆師徒結對儀式暨第二屆師徒結對結業儀式,與去年同期的這項活動相比,今年的活動更有了新的內容,因為師徒結對中的第一批徒弟終於結業了。
活動的議程還是與去年差不多,既有老導師的經驗交流發言,結業徒弟的感受發言,也有新導師和新徒弟的表態陳述,4名發言者講得都很好,情真意切,真誠實在,讓我們傾聽的人都蠻感動的。尤其是老導師小周老師,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他的發言稿寫得很棒,很實在,發自肺腑,發言結束後,老師們戲謔他:我們語文老師沒得做咧!老徒弟代表小王老師因為有事無法參加,委托了另外一名老師代讀,這份發言稿也寫得很棒,很真,以三個“九月”講述了自己兩年徒弟生活的故事。師徒簽字儀式結束後,小李老師叫我講幾句,這個“講幾句的內容”是我開會前臨時思考的。我跟老師們說我講三點,跟上次新教師會議上一樣,我描述了學校在培養青年教師中的三個特點:
第一點:這是一所青年教師工作很辛苦的學校。因為這所學校一直在追求“真誠做人,實在做事”,各項工作都不允許摻水和摻假,青年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相當量的研修工作,比如每周一篇教學反思,每月一篇教學敘事,每周一節聽課,每周必須完成基本功訓練,每學期一篇教學論文,每學期必須看完一本專業書籍並寫好讀後感,等等,可以說,青年教師每年完成的寫作量是很大的,再加上這些硬杠子任務又不能從網上抄襲,隻能原創,這樣給老師們帶來的壓力就更加大了。今天中午,我問今年剛分配來的一名新教師小周,問她每天晚上一般是幾點睡覺的,她說最早10點半。實事求是地說,在我校青年教師確實很辛苦,很累,我跟老師們說這是一所讓大家吃苦的學校。
第二點:這是一所徒弟能真正學到本事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師徒關係非常緊密和融洽,每個師傅都會毫無保留地、竭盡全力地為徒弟著想,盡自己最大能量為徒弟們服務。比如,徒弟可以在任何時候到師傅的教室裏聽課,可以隨時與師傅溝通,師傅們會很樂意提供谘詢和服務。以一年級數學的師徒為例,師傅大王老師和2名新教師徒弟的教學進度是一樣的,每天的第一節課,兩個徒弟可以到師傅的教室聽課,聽了課後再到自己的班級裏上課。我認為這樣的一種輔導形式對剛上崗的青年教師來說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因為師傅的用心,因為徒弟的用心,因為師徒的共同合作,所以在這所學校裏,隻要肯學、隻要想學,徒弟們就能真正學到東西,學到本事,就能比其他人更快地度過適應期。像這次結業的一些徒弟們,聽師傅們介紹,個個都已經能自由單飛,無須擔憂。
第三點:這是一所很少有人督促你工作的學校。在這個學校,所有的工作都按照先策劃、中執行、後反思的程序在運作,所有的人都已經適應了這種模式,因此各項工作的開展幾乎沒有人會來督促你。在這裏工作,非常需要你自覺,需要你自立,需要你自勵,對青年教師來說這點更重要。我告訴他們沒人督促並不代表工作可以少做或漏做,因為所有的工作都要體現在學校網站的論壇區和數字平台區的,這上麵有時間標注,根本不能弄虛作假,另外,到學期結束時,所有的工作都要彙編成冊,這個時候教導處的老師就會來找你要,導師就會找你來算總賬。學校的小勵老師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這所學校就像是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人人都用心往前奔,你夾在中間不跑都不行。
青年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重要支柱和版塊,他們的發展好壞、成熟快慢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整個發展態勢和趨勢,我想一所追求實在的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中同樣會堅持實實在在,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三年的工作也充分顯示和體現了這種風格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青年教師在這所學校成長,可以用這樣幾個關鍵詞來注釋:辛苦、紮實、有效、快速。最後,我和青年教師這樣說:如果你想學,如果你用心學,在這裏你就可以學到很多,成長得很快。但如果你想安逸和舒適,非常抱歉,這所學校無法提供,隻能請您另謀高就,因為東湖隻負責提供“累並快樂著”的平台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