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在社會上活動的女子,雖然已婚;但仍然不高興取丈夫的姓,她仍願意別人叫她某小姐。在拜訪她之前你最好先調查清楚。以免誤事。若有人在旁介紹,則應依介紹人所用的稱呼方法,不可自作聰明,擅自更改。
前麵是一般性的稱呼法。如果要兼顧到對方的職位和身份,則更要謹慎從事。
“先生”兩字是最普通的,甚至可能通用到去稱呼高級的軍政長官,當你覺得沒有稱呼他的職銜的必要時,或不知道對方究竟是什麼職銜的時候,這是最恰當的。
以職銜來稱呼一個軍政長官時,不必叫出對方的姓氏。這一點,在需要進出軍政機構的人不可不注意。此外稱主席、部長、縣長等也一概如此。隻有在你用“先生”二字來稱呼他們時,姓氏才是必需的。
有些人在幾年前做過局長,現在還愛別人稱他作局長。有些昔日的下屬和去拜訪他的客人,現在還習慣叫他某長官。若你要拜訪這樣一種人,也以先探聽清楚為上策。
有人喜歡用綽號去稱呼自己熟悉的人。
綽號有兩種,一種是表示喜愛、表示友善的,如“鐵郎頭”、“詩人”、“博士”等。這樣稱呼自己的朋友,顯得格外親熱。
另一種是明顯帶有諷刺甚至侮辱意味的,如“鐵公雞”、“傻子”、“十三點”等。用這樣的綽號稱呼自己的朋友是對朋友的極大不尊重。當然,有時長輩為表示對晚輩的格外喜歡,故意反其道而用之,稱晚輩“狗仔”、“傻子”等,這是例外。
稱呼在場的許多人,如果不適宜用“同誌”這一泛稱,那麼應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疏後親的次序使用各種不同的稱呼。
(2)開好頭的竅門
許多有經驗的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體會到一個事實:在最初10分鍾內,吸引聽眾是容易的;但是保持這個狀況就困難了。因此,從講話的最初幾句起,就要設法像磁鐵般地吸引住你的聽眾。
下麵一些方法不妨試試:
①用故事開始
一般來說,可供使用的故事。有幽默的和一般的故事。但幽默的故事不可妄加使用,除非講話者有幽默的稟賦,否則效果不會很理想。而後一類故事,隻要講話者在敘述時有具體情節,就能達到吸引聽眾的目的。
②用展示的物品開始
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幅畫、一張照片或一件其他實物,隻要有助於講話者闡述嗯慰就行。甚至講話者在一張紙上寫幾個字,也能引起話題。
③用提問的方法開始
用提問開始說話,聽者就會按提出的問題去思考,就會產生一種要求知道正確答案的欲望。
④用名人的話開始
名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崇拜的對象,他們的話總有一種吸引力。
⑤用令人震驚的事實開始
這種事實可以使聽者產生一種要對說話者述說的東西追根究底的“懸念”。
⑥用讚頌的話開始
一般人總是喜歡聽讚頌的話。因此,講話者開始講話時,可以先讚頌他正在講話的地區的悠久曆史和光榮傳統等,這樣氣氛很快會活躍起來。
⑦用涉及聽者利益的話開始
把自己的講話內容與聽者的切身利益聯係起來,引起聽者的關注和重視。
⑧從有共同語言的地方開始
這些話可以涉及雙方以往的相同經曆和遭遇,也可涉及雙方以前的密切合作,還可以展望雙方友誼發展的前景等。
(3)前提的重要
利用語言交際的過程,是一種信息傳遞的過程。說話是為了向聽話人傳遞新信息,而聽話人對新信息的接收和理解,必須建立在已知信息的基礎上。這就是“話語前提”。
注意交際中的“話語前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①避免表達含糊和有歧義
如有兩個張教師,都有可能有事要找學生C,學生D通知學生C:
“張老師請你明晚9點去他家。”這句話就是有歧義的,必須明確講清是哪一位張老師。
②說話內容要有足夠信息量
如甲問乙:“那天我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很像你,是不是你?”對於這樣沒頭沒腦的話,乙是難以回答的。必須在問話中具備具體的時間、地點等。應講:“上星期二我在湖東路上看見一個人,很像你,是不是你?”
③言語要有順序
比如你去單位找一位素不相識的A君,接著自我介紹,然後才能說明來意。如果顛倒這一係列的言語順序,就很可能把一個不相幹的人弄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