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間接回答
有些場合,對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問題,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圖,或故意提出挑釁性問題以達到詰問、刁難的目的。對這樣的問題,間接的機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世紀30年代丘吉爾訪問美國時,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
丘吉爾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
還是這個丘吉爾,多次發表演說,力主與前蘇聯聯合抵抗德軍,一位記者問他為什麼替斯大林講好話?
他說:“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獄,我也會在下院為閻王講話的。”
丘吉爾並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觀點,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寓於其中,讓對方去品味。
(2)巧妙的插話技巧
一個傾聽能手在傾聽過程中如何插話,才有助於達到最佳的傾聽效果呢?
根據不同對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當對方在同你談某事,因擔心你可能對此不感興趣。
顯露出猶豫、為難的神情時,你可以趁機說一兩句安慰的話
“你能談談那件事嗎?我不十分了解。”
“請你繼續說。”
“我對此也是十分有興趣的。”
此時你說的話是為了表明一個意思:我很願意聽你的敘說,不論你說得怎樣,說的是什麼。以消除對方的顧慮。堅定他傾訴的信心。
②當對方由於心煩、憤怒等原因。
在敘述中不能控製自己的感情時,你可用一兩句話來疏導
“你一定感到很氣憤。”
“你似乎有些心煩。”
“你心裏很難受嗎?”
說這些話後,對方可能會發泄一番,或哭或罵都不足為奇。因為,這些話的目的就是把對方中心鬱結的一股異常情感“誘導”出來,當對方發泄一番後,會感到輕鬆、解脫,從而能夠從容地完成對問題的敘述。
值得注意的是,說這些話時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誤區。不應對他人的話做出判斷、評價,說一些諸如‘你是對的”、“他不是這樣”一類的話。你的責任不過是順應對方的情緒,為他架設一條“輸導管”,而不應該“火上澆油”,強化他的抑鬱情緒。
③當對方在敘述時急切地想讓你理解他的談話內容時,你可以用一兩句話來“綜述”對方話中的含意
“你是說……”
“你的意見是……”
“你想說的是這個意思吧……”
這樣的綜述既能及時地驗證你對對方談話內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對其的印象,又能讓對方感到你的誠意,並能幫助你隨時糾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種傾聽中的談話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不對對方的談話內容發表判斷、評論,不對對方的情感做出是與否的表示,始終處於一種中性的態度上。切記,有時在非語言傳遞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場,但在語言中切不可流露,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試圖超越這個界限,就有陷入傾聽誤區的危險,從而使一場談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
(3)怎樣勸架才有效
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有時還因矛盾激化而吵架。這時,就很需要旁人及時勸架。
麵對那些憤激的吵架者,怎樣勸架才有效,是要講究點說話藝術的。
①了解情況。
盲且勸架,講不到點子上,非但無效,還會引起當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況,瞎說什麼?”勸架前先側耳細聽,弄清情況再講話,效果就很好。對原因複雜的吵架,要從正麵、側麵盡可能詳盡地把情況摸清,力求把勸架的話說到當事人的心坎上。
②要分清主次。
吵架雙方有主次之分,勸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對措詞激烈、吵得過分的一方要重點做工作,這樣才比較容易平息糾紛。
③要客觀公正。
勸架要分清是非,不能無原則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以為“一隻碗不響,兩隻碗丁當”,籠統地對雙方都作批評,這不能使人心服。
④要風趣幽默。
吵架時,雙方臉紅脖子粗,氣氛緊張。這時,用一兩句風趣幽默的話,就像清涼油、潤滑劑,可以“降溫”和“放鬆”。
⑤要婉轉批評。
人在吵架時火氣大,耳中聽不進勸告,因此,勸架時不要糾纏於吵架人的某些過激言詞,要多用委婉語,注意不觸及當事人的忌諱。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用激烈尖銳的語句,免避火上澆油。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如吵架雙方矛盾白熱化、動起武來時,就要用高聲斷喝,使當事人震驚。
(4)拒絕的技巧
當我們想拒絕別人時,心裏總是想:“不,不行,不能這樣做,不能答應!”等等,可是,嘴上卻含糊不清地說:“這個……好吧……可是……”
這種口是心非的作法,一方麵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麵,過於直率地拒絕每一個問題,永遠說“不”,也不利於待人接物。那麼,如何說“不”呢?
①用沉默表示。
當別人問:“你喜歡阿蘭?德隆嗎?”你心裏並不喜歡,這時,你可以不表態,或者一笑置之,別人即會明白。
一位不大熟識的朋友邀請你參加晚會,送來請貼,你可以不予回複。這本身就說明,你不願參加這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