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緩急——因“言”而導3(1 / 3)

(4)刻意誤解:順水推舟巧應對

自然語言是含混的,同樣一句話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含意,因而說話人有時可以根據需要對語句的含意作出巧妙解釋,委婉含蓄地達到交際、辦事的目的。

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年輕時,有一次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舞會。想邀請一位小姐跳舞,這位小姐傲慢地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靈機一動,微笑著說:“對不起,我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懷著孩子。”說完,他很有禮貌地鞠了一個躬後離開了,而這位漂亮的小姐卻無言以對,麵色緋紅。

“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本來意思是“你是小孩子,我不能和你一起跳舞。”而普希金卻巧妙地將這一語句解釋為“我腹中有孩子,我跳舞腹中的小孩也跟著跳,這樣對我們母子不利。”嘲笑了對方的傲慢與無禮。

某公司吳經理是有名的“妻管嚴”,但在外邊卻擺出一副大男子主義的神態。一天,吳經理與朋友小王閑聊。

吳:“在公司裏我是‘頭’。”

王:“在家裏呢?”

吳:“我當然也是‘頭’了。”

這句話被經理的孩子小剛在一旁聽見了,小剛回家後告訴他媽:“媽媽,爸爸剛才在公司裏跟王叔叔說,他在這家裏也是‘頭’。”

經理夫人臉色“晴轉陰”,冷冷地對吳經理說:“你是家裏的‘頭’,那麼你把我放到哪裏去了?”

“你是脖子。”吳經理麵帶笑容地說。

“為什麼?”妻子問。

吳經理鄭重其事地說:“因為頭想移動的話,得聽從脖子的。”

吳經理對“在家裏是‘頭”’,作出巧妙的解釋,承認了妻子在家中最高權威,夫人撲哧一笑,臉色“陰轉晴”了。

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故意利用別解句義來偷換論題為某種錯誤論點進行辯護,這就成詭辯了。

(5)軟中帶硬:殺硬漢子用軟刀

當有人在事理上冒犯了自己,是不是應該有所回應?當然是的。但如果是硬生生的回應,可能會招來對方的衝動;而如果是軟綿綿的回應,又可能讓對方以為你不識數,好欺負。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回應對方的分寸便是軟中帶硬。

麵對個別桀驁不馴的下屬,領導者不能強行使其就範,寬厚豁達的胸懷及幽默自信的態度才能使之服從。

20世紀50年代初,杜魯門總統會見麥克阿瑟。麥克阿瑟自恃戰功赫赫,在他麵前表現得很傲慢。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鬥,裝上煙絲,把煙鬥叼在嘴裏,取出火柴,當他準備點燃火柴時,才停下來,轉過頭看看總統,問道:“我抽煙,你不介意吧?”顯然,這不是真心征求意見,但如果阻止他,就顯得粗魯。杜魯門看了一眼麥克阿瑟,說:“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都多。”這句話軟中帶硬,委婉地指出了麥克阿瑟的無禮,難堪的應該是麥克阿瑟了。

一位正當妙齡衣著入時的姑娘碰上了幾個不三不四的家夥糾纏。領頭的先一伸手把姑娘的帽子摘了下來,顯然不懷好意。姑娘震怒了,但她沒有開口大罵“流氓”,也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立刻冷靜下來,彬彬有禮地說:“你很喜歡我的帽子,是嗎?”

“當然,它和你這個人一樣,挺漂亮!”領頭的戲弄說。這時,姑娘更加沉著大方了:“你是想仔細看看,好給你的女朋友買一頂吧?我想,你不是那種隨意戲弄人的人。”

“當然,當然是這樣。”領頭的有點臉紅了。

“請你不要買了。”

“為什麼?”

“讓別人給摘去了怎麼辦?”

“對,對!請把帽子收好……再見。”領頭的及其夥伴知趣地向姑娘點頭道別,轉身走了。

女孩子,尤其是漂亮女孩子,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至關重要,當遇到一些流氓挑釁行為時,女孩子在體力上處於弱勢,硬碰硬是不可取的,隻能采取以柔克剛戰術。這時便充分顯示了口才的重要性。姑娘勝利了。她為什麼沒落入挑釁者的圈套呢?因為她給對方以尊重,柔中帶硬。不僅沒得罪他們,又顯示了自己的勇敢。

(6)佯裝糊塗:把自己的耳目遮起來

在一些意外的場合,常常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處理不好著實使人尷尬萬分。此時要化解難堪,不妨假裝糊塗。

某青年到一對年輕夫婦家做客。年僅4歲的小主人大聲地對這位客人叔叔說:“叔叔,爸爸昨晚又打媽媽了。”年輕的女主人嗔怪地瞪了女兒一眼,表情甚為尷尬。見狀,客人隨機應變,假裝糊塗對孩子說:“雲雲,你爸爸和你媽媽不是在打架,他們昨晚在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呢!你看,是不是這樣,嘎,嘎,嘎……”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起來。女主人臉上的尷尬也隨之消失了。

難得糊塗法的妙處在於真則假之,假則真之,正話反說,反話正說,先是迷惑對方,然後能體麵地從困窘中“撥”出來。

有一次,一位導演有急事去女澡堂尋找一位女演員。在澡堂外喊了幾聲沒有反應,就推門進去到更衣室,隻想女演員在浴室,哪知她已回到更衣室,蒙著頭巾在擦頭,當然豐滿的胸部以下,完全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