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緩急——因“言”而導3(2 / 3)

女演員“啊”了一聲,急忙轉身隱蔽。同時,導演趕緊把門關上,也叫了一聲:

“啊,對不起,大三郎先生!”

導演頓時喊出了男明星的名字!室內的女演員一定在驚恐之餘,撫摸著那豐滿的胸部而長噓一口氣。

這位導演故意以幹脆疏忽到底的作法,不使女演員感到羞怯,而了結此事,真是高明。

莎士比亞在其著作《第十二夜》中,讓主人公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因為他很聰明,才能裝出糊塗人來。徹底成為糊塗人,要有足夠的智慧”。特殊場景中的假裝糊塗其實是一種機智的應變。

說話分寸的藝術

有些人在日常交際中,對問題缺乏理智,不考慮後果,一時性起,說話沒輕沒重,以致說出一些過頭的話,既傷害了他人,也妨害了自己。

有一對夫妻吵架,兩人唇槍舌劍,各不相讓,最後丈夫指著妻子厲聲說:“你滾,我永遠不想再見到你!”妻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

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有一位家長讓5歲的兒子從1數到100,但兒子每次數到20時總是數錯。家長就不耐煩地指著兒子說:“你真笨,簡直像頭豬一樣。”這話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兒子當時就拉長了臉。

這類說“過”了、說“絕”了的話,雖然有一些是言不由衷的氣話,但是對方聽來,卻很傷心,故常常引起爭吵、嫉恨,甚至反目成仇。俗話說“過火飯不要吃,過頭話不要說”,“話不要說絕,路不要走絕。”正是對上述不良談吐的告誡。

導致人們說“過頭話”,有思想認識方麵的原因,也有語言表達上的問題。因此,要想把話說得恰到好處,就需要作多方麵的考慮。其中最要緊的是端正自己的思想認識,控製住自己的情緒。“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語言的失當,往往是思想片麵的必然結果。要防止談吐過頭,首先需要從端正思想認識入手。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學會全麵、辯證、發展地看問題,力爭使自己對人對事有一個公正全麵的評價。在此基礎上,還應該注意口語表達的準確性。

(1)問題拿不準時含糊點

一般人並不怕聽反對自己的意見,不過人人都願意自己用腦筋去考慮一下各種問題。對於自己未必相信的事情,都願意多聽一聽,多看一看,然後再下判斷。

為了給別人考慮的餘地,你要盡量緩衝你的判斷結論。你把你的判斷,限製一下,聲明這隻是你個人的看法,或者是你親眼看到的事實,因為可能別人跟你有不盡相同的看法。

除去極少數的特殊事情外,日常交往中,你最好能避免用類似這樣的語句來說明你的看法。如“絕對是這樣的”、“全部是這樣的”或者“總是這樣的”。你可以說“有些是這樣的”、“有時是這樣的”,甚至你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

凡是對自己沒有親曆,或不了解全部事實,或存有疑點的問題發表看法時,要注意選擇恰當的限製性詞語,準確地表達。如說:“僅從已掌握的情況來看,我認為……”、“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我認為……”、“這僅僅是個人的意見,不一定正確……”這些說法都做了必要的限製,不但較為客觀,而且隨著掌握新情況的增多,有進一步發表意見,或糾正自己原來看法的餘地,較為主動。

有時是因事實尚未搞清,有時是因涉及麵廣,或者自己不明就裏,都不宜說過頭話,而應借助委婉、含蓄、隱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達本意,揭示批評內容,讓人自己思考和領悟,使這種批評達到“藏穎詞間,鋒露於外”的效果。例如,可以通過列舉和分析現實中他人的是非,暗喻其錯誤;通過列舉分析曆史人物是非,烘托其錯誤;也可通過分析正確的事物,比較其錯誤等。此外,還可采用多種暗示法,如故事暗示法,用生動的形象增強感染力;笑話暗示法,既有幽默感,又使他不尷尬;軼聞暗示法,通過軼聞趣事,使他聽批評時,即使受到點影射,也易於接受。總之,通過提供多角度、多內容的比較,使人反思領悟,從而自覺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見,改正錯誤。

(2)在評價他人時委婉點

對他人的評價是最為敏感的事情,應格外慎重。尤其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作否定性評價時,更應注意公正、客觀,不要言辭過激,最好少使用“限製性”詞語。如果某下屬辦糟了一件事,在批評時,某領導說:“你呀,從來沒辦過一件漂亮事!”這話就說得過於絕對,對方肯定難以接受。如果這樣批評:“在這件事上,我要批評你,你考慮得很不周到!”這樣有限度的批評,對方就會心服口服,低頭認錯。因此,對他人做肯定或否定性評價時,要注意使用必要的限製性詞語,以便對評價的範圍做準確的界定,恰當地反映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發展程度。隻否定那些應該否定的東西,千萬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簡單地“一言以蔽之”。

妙語精言,不以多為貴。領導者在批評下屬的過錯時,經常要用聽起來簡單明了、淺顯易懂,實際上含意深刻、耐人尋味的語言,使出現過錯的人經過思考,便能從中得到批評的信息,並很快醒悟,接受批評,改正過錯,吸取教訓,不斷前進。1959年,因水利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水利電力部在密雲山水庫附近建立了一座水利展覽館。周恩來同誌聽說後,就問水利電力部負責同誌有沒有這件事,當周恩來聽說確有其事時,他搖搖頭,隻說了一句話:“沒想到你們會做這樣的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周恩來同誌這句言近旨遠的話,不正是對有關負責同誌的批評嗎?所以當時有關負責同誌就感到辜負了周恩來總理的一貫教導,內心非常沉痛。以後盡管檢討了這件事,並把水利展覽館移交給其他單位改作研究所。但是每當想起周恩來同誌這句話,想起周恩來當時微帶失望和痛心的神情,有關負責同誌內心總是十分沉痛。他們表示時刻不能忘記周恩來總理的批評教育,一定要永保艱苦樸素的革命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