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11年末,全市農產品加工業企業達到1.15萬戶;營業收入1650億元,比2010年增長26.9%;增加值500億元,比2010年增長25.0%;從業人員52.6萬人;比2010年增長11.9%。全市累計培育市級農產品加工示範企業146戶,國家級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20戶;榮昌河包粉條生產基地等市級農產品加工基地12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業創業基地及示範基地27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研發專業分中心3個。”
(8)重慶火鍋產業集群重慶火鍋產業集群涉及的企業有重慶佳永小天鵝、重慶德莊實業、重慶劉一手、重慶奇火鍋、重慶市武陵山珍、重慶秦媽、重慶家福等重點企業。重慶市有大小火鍋企業2萬餘家。重慶火鍋業產值超過百億元。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重慶市“中國火鍋之都”稱號。
(9)重慶市物流產業集群重慶市物流產業集群涉及的企業有重慶港務物流集團、重慶市公路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輪船(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川油運輸有限公司、重慶市海運有限責任公司、民生物流有限公司、重慶瑞馳物流有限公司等。重慶市有物流企業7000餘家。
重慶市主城區形成“三基地四港區”的物流布局。“三基地”為:鐵路物流基地(重慶沙坪壩區團結村集裝箱中心站)、航空物流基地(重慶江北機場)、公路物流基地(全國高速公路重要樞紐節點);“四港區”為:寸灘港港區、果園港港區、東港港區和黃謙港港區4個水運物流樞紐。物流產業的發展將有利於重慶其他產業的發展。
“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全程總長1.1萬多公裏,東起重慶,經西安,借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由烏魯木齊到達阿拉山口口岸,進入哈薩克斯坦,再轉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最終抵達德國的杜伊斯堡。運行時間為14天左右。鐵路物流基地的建成,為重慶市產品出口提供了重要的物流通道,節約了出口成本和運輸時間。
水運是重慶的重要產業,長江上遊航運中心,“重點打造‘九港三江’,所謂‘九港’即江北寸灘、果園、萬州新田、涪陵龍頭港、南岸東港、江津仁沱、九龍坡黃謙、永川主沱及忠縣新生等9個集港口裝卸、物流和臨港產業為一體的長江上遊最大的港口物流樞紐。同時打造主城朝天門、豐都名山等支撐長江三峽國際精品旅遊的高等次旅遊碼頭。建成以長江幹線、嘉陵江和烏江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幹支聯動高等級航道體係,推動長江幹線小南海樞紐、嘉陵江和烏江全江渠化工程和三峽庫區重要直流航道開發建設。到2012年,重慶全市港口貨物通過能力將達到1.5億噸、集裝箱500萬標箱。水運年綜合產值500億元。到2015年,長江上遊航運中心初步形成。全市港口貨物通過能力達到1.8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700萬標箱。5000噸級船舶成為主力船型,水運年綜合產值達到700億元。”
(10)重慶市旅遊產業集群重慶市旅遊產業集群涉及的企業有:重慶旅遊文化傳媒集團公司、重慶長江國際旅遊公司、重慶市中國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重慶港務集團旅行社(總社)、重慶海外旅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據統計,2011年末,重慶市共有旅行社457家;共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109個;共有已掛牌的五星級遊輪14艘;共有旅遊商品3360餘種。”據公布的《2011年重慶市旅遊業統計公報》統計:2011年重慶市“共接待遊客2.2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為1268.62億元。”“2011年全市旅遊業增加值為501億元,占全市GDP的比例達5%。”
“構建西部旅遊集散中心、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和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帶‘一心兩帶’空間格局,重點打造長江三峽、大足石刻、天生三礄、天坑地縫、釣魚城、白鶴梁六大旅遊精品,是重慶旅遊工作的重中之重。”
(11)重慶市金融業產業集群重慶市金融業產業集群涉及的企業有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國外金融機構。重慶本地銀行有:重慶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重慶小微企業今年有望獲貸50億元,其中重慶銀行、三峽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將承擔一半的貸款任務。”
2011年,重慶金融業增加值為704.66億元,占GDP比例達到7%,排名全國前三,僅次於北京和上海。2011年,全市銀行業利潤達到369.39億元,增長40.0%。重慶經濟的高速發展,將伴隨著重慶金融業產業集群的高速發展。
2)重慶市國家級產業園區及產業集群概況重慶市國家級產業園區有:兩江新區、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兩江新區涉及的產業集群主要有:汽車、軌道交通、電子信息、國際雲計算、生物醫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重裝及環保、航空製造。
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涉及的產業集群主要有:電子信息、物流。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涉及的產業集群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化工、冶金、新材料。
九龍坡高新經濟技術開發涉及的產業集群主要有:電子信息、生物生化製藥及醫療器械、新材料及節能與環保、製造業。
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涉及的產業集群主要有:新能源新材料(太陽能光伏)、鹽氣化工(氯堿化工、天然氣化工)、機械電子(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照明燈具)、紡織服裝、食品藥品。
重慶國家級產業園區及產業集群概況:
產業園區:兩江新區(開發開放新區;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行政區部分區域及北部新區)。
1.產業集群:汽車。
主要產品:轎車和新能源汽車。
產品預計:5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2.產業集群:軌道交通。
主要產品:軌道交通裝備。
產品預計:5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3.產業集群:電子信息。
主要產品:電腦整機和信息家電。
產品預計:4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4.產業集群:國際雲計算。
主要產品:軟件、平台、設備。
產品預計:3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5.產業集群:生物醫藥。
主要產品:生物製藥和醫療器械。
產品預計:5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6.產業集群: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
主要產品:碳纖維和高溫超導材料等。
產品預計:1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7.產業集群:重裝及環保。
主要產品:節能產品和環保設備。
產品預計:2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8.產業集群:航空製造。
主要產品:直升機等。
產品預計:5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產業園區: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園區(沙坪壩區)。
1.產業集群:電子信息。
主要產品:筆記本電腦、服務器、打印機、軟件、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
產品預計:7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2.產業集群:物流。
主要產品:筆記本電腦、服務器、打印機、軟件、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物流加工、倉儲、火車集裝箱等運輸。
產品預計:7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產業園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壽區)。
1.產業集群:石油天然氣化工。
主要產品:天然氣製乙炔、氯丁橡膠、聚乙烯醇等。
產品預計:135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2.產業集群:鋼鐵冶金。
主要產品:板材、管材、型材、特殊鋼。
產品預計:5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3.產業集群:新材料。
主要產品:化工新材料深加工、玻璃纖維複合材料。
產品預計:6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產業園區: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橋鋪、二郎、金鳳、含穀、白市驛等)。
1.產業集群:電子信息。
主要產品:筆記本電腦配套。
產品預計:1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1991年。
2.產業集群:生物醫藥。
主要產品:生物製藥及製劑、數字化醫療設備。
產品預計:1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1991年。
3.產業集群:新材料及節能與環保。
主要產品:亞微米銅基新材料、鋁材等。
產品預計:1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1991年。
4.產業集群:裝備製造。
主要產品:汽車、摩托車、新型裝備。
產品預計:10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1991年。
產業園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狀況(萬州區)。
1.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太陽能光伏)。
主要產品:多晶矽、單晶矽、矽碇、矽片及太陽能電池組件;水泥、板材、牆麵磚、地磚。
產品預計:1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2.產業集群:鹽氣化工(氯堿化工;天然氣化工)。
主要產品:鹽、聯堿;雙甘膦、草甘膦、氯代吡啶係列。
產品預計:1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3.產業集群:機械、電子(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照明燈具)。
主要產品:商用車、農用車、汽摩配件;船舶;筆記本電腦、手機、LED平板電視、IT產品、消費電子,信息港設備;燈具。
產品預計:1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4.產業集群:紡織服裝。
主要產品:緊密紡、運動服、運動鞋、高檔服裝麵料、高檔襯衫。
產品預計:10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5.產業集群:食品藥品。
主要產品:酒類、調味品、生物製藥、現代中藥。
產品預計:60億元。
級別/成立時間:國家級/2010年。
產品預計合計:29510億元。
這5大國家級產業園區,從所處地域的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渝中向渝東沿線一帶,這與所處的地域有長江水域港、城際鐵路站、航空港作為物流的便捷運輸通道有關;與主城區人口眾多、繁榮的經濟消費有關。從產業的分布來看,主要是以機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製藥為重點。這些國家級產業園區,2015—2020年產值預計將接近3萬億元,是重慶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