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口才信息的實用性
口才信息的傳遞是以交際為目的的。發送主體之所以要發送信息,接受客體之所以要接受信息,是因為彼此構成了交際的關係。一個人關在屋子裏對著牆壁大發議論,他雖然也發送了信息,但由於沒有與之構成交際關係的接受客體,那麼他發送的信息就沒有任何實用的價值。
12.口才信息的現實性
發送主體發送信息和接受客體接受信息,立足的是彼此的現實交往。即使所涉及的信息是曆史的、外國的、他人的,也是用以為現實的溝通、交流服務的,所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他為己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事實上,越是現實的(如新問題、新經驗、新消息、新情況),就越能溝通彼此的交際。
13.口才信息的針對性
俗話說:“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從人際交往的角度看,就是指口才信息的針對性。發送主體要發送什麼信息,要考慮自己的接受客體和交際的環境。這樣,發送的信息才會被客體接受,至少不致強烈反對。不講針對性的信息,會影響交際的進行和交際的效果。
二、口才信息的類型
人際交往中涉及口才的信息,包羅萬象,不可勝數,由於劃分的標準不同,其呈現的類型也有不同。主要有這樣幾種。
(一)按攝取和感知的方式劃分
1.直接信息
從發送主體方麵說,他攝取的信息是直接依靠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從社會生活中具體的人、具體的事那裏得到的。如他用眼看到黃河水已經幹涸,用耳聽到火車的轟鳴,用鼻聞到野花的清香。從接受客體方麵說,他感知的信息是直接依靠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從發送主體那裏得到的。如他用眼看到發送主體向他招手,用耳聽到發送主體在批評他的行為。
2.間接信息
與直接信息相反,發送主體的攝取和接受客體的感知,都不是直接來自具體的事物,而是經過直接攝取和感知的那個人的加工後再傳遞給他的。如他獲知黃河水的幹涸,是從電視新聞中看到的;他獲知某人在批評他,是旁邊的人告訴他的。
(二)按發送的形式劃分
1.有聲信息
有聲信息主要是指交際中一方向另一方發送的言辭,即所說的話。其次還包括附加語手段,如語調、語速、語氣、口氣、擬聲、哭笑、歎息、感慨等等。
2.無聲信息
無聲信息指的是發送者對信息的發送不是用聲音,而是以形體語向接受者發送信息。如眼神、表情、手勢等等。
(三)按信息的狀態劃分
1.動態信息
動態信息指的是新近發生的、還在發展變化的信息。如電視中報道:“今日淩晨,北約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轟炸。”
2.靜態信息
靜態信息指的是已成為曆史的、比較穩定的信息。如老師對學生說:“鴉片戰爭從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前後持續了兩年多。”
(四)按信息的時間性劃分
1.短期信息
短期信息指的是信息作用的時間較短,往往是一次性的。如課堂上,老師對一位一直在埋頭看小說的學生說:“請把那本書拿給我。”
2.長期信息
長期信息指的是信息作用的時間較長。如導遊向省外遊客介紹說:“貴州山清水秀,有公園省之稱。”
(五)按信息的價值性劃分
1.有用信息
有用信息是指發送主體所發送的信息對接受客體來說是有用的。如聽老師講課、聽新聞聯播、看見戀人傳情的眉目、同事告訴你一件你所不知道的事。
2.無用信息
無用信息是指發送主體所發送的信息對接受客體來說是無用的。例如,一個人肚子很餓,口袋裏又沒錢,同伴告訴他說:“我有一個辦法可以使肚子不餓。”他急忙問:“什麼辦法?”同伴說:“隻要吃飽了,肚子就不會餓了。”
(六)按信息的內容性劃分
1.意義信息
意義信息是指信息在內容上有實實在在的意義,接受者能夠從中獲得什麼。如甲告訴乙:“黃河的含沙量很大。”
2.語法信息
語法信息是指信息在內容上沒有實實在在的意義,不能讓接受者從內容上獲得什麼,而僅僅從語法上感知了發送的存在。如甲問乙:“黃河的含沙量很大嗎?”
(七)按信息的需要性劃分
1.追求信息
追求信息是指接受者對發送者發送的信息很感興趣,不僅願意接受,而且希望發送者繼續發送。如教師對學生精彩的講課,推銷員對用戶詳盡的產品介紹,戀人之間的娓娓敘談。
2.排斥信息
排斥信息是指接受者對發送者發送的信息不感興趣,不僅不願接受,而且竭力排斥。如找上門來的推銷員反反複複、嘮嘮叨叨地向你推銷你根本用不著的商品。
(八)按信息的表現性劃分
1.顯形信息
顯形信息是指發送者的信息是以非常明顯的形式發送出來的,接受者一下就能感知並理解。如登台演說者對自己觀點、見解的明白闡述,台下聽眾對演說讚賞的熱烈鼓掌。
2.隱形信息
隱形信息是指發送者的信息發送並不明顯,而是曲折、隱瞞地表達出來,接受者需要思索才能悟出其信息的含義。如正話反說、一語雙關、含沙射影、委婉暗示等情況就是如此。
(九)按信息的針對性劃分
1.公眾信息
公眾信息是指發送者發送的信息是針對公眾接受者的,希望被公眾所感知。如廣播、電視、演講、作報告、講課等交際活動中傳遞的信息。
2.個體信息
個體信息是指發送者發送的信息隻針對某一個或少數幾個接受者的,隻要求這一個或少數幾個接受者感知。如談心、聊天、私下會談、密謀等交際活動中傳遞的信息。
(十)按信息的渠道劃分
1.正道信息
正道信息是指通過正式渠道發送的信息。如在廣播電台、電視台播送新聞,登台演講、作報告,在課堂上講課,在展銷會上介紹產品,在談判桌上談判,在會議上發言。
2.非正道信息
非正道信息就是人們所說的“小道消息”。它不是通過正式渠道對信息進行傳遞,而是私下的、非正式的溝通。小道消息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謠言。有些小道消息是由於某些條件的限製而不能通過正道才不得不走小道的。
三、口才信息的溝通過程
(一)溝通的要素
人際交往活動,就是一個信息的不斷溝通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如下要素:
1.信源
信源就是信息的發送者。任何信息都必須要有發送者,而言語交際中的任何一方、任何一個人,都是信息發送者。從大眾傳播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到單位、組織的領導,從同事、朋友到夫妻、父子,從論辯對手到洽商夥伴。隻要投入言語交際活動,就有信息發送者的存在。沒有信息發送者的存在,就沒有信息的產生。
2.編碼
信息被接受者感知,必須要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編碼就是信息的發送者將信息的內容編製成各種符號——或言辭,或形體語,或附加語,以及何種言辭,何種形體語,何種附加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