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口才訓練的發聲基礎(2 / 3)

二、發聲的要略

(一)呼氣吸氣

呼氣,是將體內的氣體吐出體外;吸氣,是將體外的氣體引入體內。呼氣、吸氣,都著眼於氣的運用。氣是發聲的根本,會不會用氣,關係到能不能按照發聲的要求而正確發聲。

唐人韓愈在他的學生李翊向他請教寫作道理時,就舉了一個氣與聲音的關係的例子。他說:“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他將氣與聲音的關係,比作水與水上的漂浮物的依托關係。一個人會用氣,其發聲就會自如靈活。平時我們說某某人說話“上氣不接下氣”或“有氣無力”,就是指該人不會用氣。在日常私下交際中,不會用氣倒也罷了,但在公眾場合,麵對多人發送時,不會用氣,不僅僅會顯出表達的含混、模糊,而且會讓接受者受到負麵影響,並產生對發送者的不信任。試想,一個教師在講台上有氣無力或上氣不接下氣地講課,學生怎麼會產生聽課的興趣?

固然,呼氣、吸氣是人人都會的。但那隻是日常生活中為維持生命的本能行為。從口才的角度說,僅有本能的呼吸行為是不夠的。口才學的呼氣與吸氣,應當成為口才的原動力,在人們交際活動的發聲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們在看電視和聽廣播時,偶爾會聽到播音員在播送過程中的呼氣或吸氣聲,嚴重的甚至每播一句話就有一次明顯的呼氣或吸氣。我們會感覺到特別刺耳,在心裏為其難受。這就說明他們是將生存本能的呼吸用到了職業口才的發聲上了,未能加強其職業口才發聲的呼氣與吸氣的訓練。因此,有誌於口才提高的人,尤其是從事麵向公眾發聲的人,應當在呼氣與吸氣方麵有所訓練。如領導者、播音員、主持人、演講者、宣傳員、解說員、教師、律師、演員等等。

呼氣與吸氣在訓練方法上各有不同。

1.呼氣訓練的方法

①吹物訓練,就是用口吹某種物品。如在1~3米的距離外吹滅蠟燭,先近後遠,吹滅的蠟燭越遠,則呼氣力越強。還可以吹笛子、吹口哨等。

②持續訓練,就是一口氣吹出的時間能持續多久。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呼氣力越強。

③數數訓練,就是從1數到40要一口氣數完,而且還必須清晰、昂揚。

④呼喚訓練,就是在曠野、山坡、樹林等地向著假想的人一口氣一口氣地高聲呼喊。如:“小——明——你——在——哪——兒?”

⑤喊嗓訓練,與呼喚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是螺旋式的一口氣喊出一個聲音。如“阿——”、“衣——”。

⑥吊嗓訓練,就是戲曲、歌唱演員吊嗓子的方法。它與喊嗓相似,所不同的是,它要在樂器伴奏下進行,唱、念、說均可。

2.吸氣訓練的方法

①深吸訓練。這與呼氣是相配合的,深吸就得深呼。深吸就是深深地吸,每次引入體內的氣流可達1500~2000毫升,比平時的本能呼吸要多3~4倍。深吸要用鼻吸,深呼要用口呼。

②嗅聞訓練。最好選擇那種芬芳馥鬱的鮮花為對象,在一定的距離處吸氣,使香氣徐徐進入體內。沒有鮮花的季節或地方,也可以選取其他對象,如草、樹、雨後的田塍,朝陽下的山野等。

③猛吸緩呼訓練。這就是猛地狠吸一口氣,然後緩緩地將氣呼出。

④借氣訓練。有時一次發送的內容較長,語速又較快,會出現體內氣流不足以補充的現象,而停止發送來吸氣,又有所不便,於是一邊發送一邊暗中吸氣,在瞬間補足體內氣流,這叫做“借氣”。借氣訓練最常用的就是朗讀或背誦長句子。在何時何處借氣,應視實情而定。一般說來,應按節奏去借。這樣才不致破壞語意的完整,避免給接受者造成聽解的困難。

(二)駕馭共鳴

發送者聲音的發出,是體內的氣流衝擊聲帶,再經過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的共鳴才能使接受者感知的。有些特殊發音甚至還有顱腔、胸腔和頭腔的共鳴輔助。在所有的共鳴腔中,口腔和鼻腔既是最基本的,又是發送者容易駕馭的。比如口腔:發聲時,口形可大可小,可撮可展,舌頭可高可低,可伸可縮,發送者完全可以根據所發送聲音的需要去駕馭之。於是產生不同的聲音。

在日常交談中,共鳴無須駕馭,隻要會說話,起碼的共鳴就自然產生。但在麵向公眾的發送中,就需要加以駕馭了。比如在大庭廣眾中講話,要使聲音高昂一些,就要開放喉腔、胸腔,張大口形,壓低舌頭,讓氣流大量地、順暢地衝出;要使聲音低沉一些,就要縮小共鳴腔,讓氣流小量地、有所控製地衝出。

要能很好地駕馭共鳴,要經過一定的訓練。訓練的方法是:

1.口腔共鳴

①發普通話中的7個舌麵單元音韻母——ɑ、o、e、ê、i、u、ü,駕馭口形、舌頭、氣流的運動:

ɑ 口腔大張,舌頭伸前,舌麵下降,嘴唇自然,氣流急衝。

o 口腔半閉,舌頭縮後,舌麵半升,嘴唇攏圓,氣流急衝。

e 口腔半閉,舌頭縮後,舌麵半升,嘴唇舒展,氣流半衝。

ê 口腔半開,舌頭伸前,舌麵半降,嘴唇舒展,氣流半衝。

i 口腔微開,舌頭伸前,舌麵上升,嘴唇扁平,氣流緩衝。

u 口腔微開,舌頭縮後,舌麵上升,嘴唇撮圓,氣流緩衝。

ü 口腔微開,舌頭伸前,舌麵上升,嘴唇撮圓,氣流緩衝。

②發普通話中的13個複元音韻母——ɑi(哀)、ei(杯,另加聲母b)、ɑo(熬)、ou(歐)、iɑ(鴉)、ie(耶)、uɑ(挖)、uo(窩)、üe(約)、iɑo(腰)、iou(優)、uɑi(歪)、uei(威),駕馭它們在口腔開閉、聲音響度、舌頭動作、嘴唇形狀、氣流衝激等方畫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