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麵這篇文章來看,我們很難相信韓琦是如何在宋朝朝廷中當了這麼多年大官的,他說的話,簡直就是混蛋邏輯。
這分明是一種祈盼狼不吃羊的思想,連落後就要挨打這麼簡單明了的道理都不清楚,還想宰製天下。他的這些話,不但不能證明新法不好,相反,證明新法很好,對遼帝國確實起到了遏製的作用。
世界上確確實實有一種奴性非常堅定的人,就是韓琦這種人,他想靠遼國人的憐憫過日子,真是可悲。
就是這樣的混蛋邏輯,朝廷上下卻一片讚同,讓本來很明白的神宗皇帝,也有些不太明白了!
神宗問當初舉薦王安石出任宰相的朝廷大員文彥博說:“聽說人們都歡迎變法!”
文彥博這時早和王安石鬧翻了,立即回答:“陛下,你是用士大夫統治國家,還是用小老百姓統治國家?”
神宗登時啞口無言。
這也是混蛋邏輯,神宗居然不能還擊,可能是一時沒有回過神來。不管是誰統治國家,最終統治的都是小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大家的日子都好過,如果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那麼就會出現秦末、隋末那樣的事情了。
司馬光和王安石,就其竭誠為國來說,兩人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實施上產生了重大的分歧。
司馬光最反對的是王安石的青苗法,他的理論根據是:國家隻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發放青苗錢。這比起私人放債者百分之五十的利率來,無疑算是一個相當溫和的利率了。農民因此背上了異常繁重的債務,如果收成很糟,那麼,當還款的時間到來時,他們就隻能選擇,要麼被沒收財產,要麼逃之夭夭。
由於這百分之二十的利息成了地方上最豐富的收入來源,導致行政部門引誘農民背債,後果不堪設想。
司馬光的話,也不無道理,盡管王安石用心良苦,立意獨特,但青苗法很可能會成為貪官汙吏從窮途末路的農民那裏榨取附加稅的手段,而這個改革者的政府,則扮演了一個大規模放高利貸的角色。
這個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倘若兩個人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談,而不是先後意氣用事,也許宋王朝還能有救。
王安石變法是一次全麵的變法,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教育,力圖把身處懸崖邊緣的北宋王朝,拉回到陽關大道上來。可是,有些倔強的驢子,偏偏不願意走大路,隻想往黑暗的深淵裏紮。
王安石具有超人的智慧和大膽的謀略,但因為反對的人太多,支持的人太少,他的變法終於失敗了。
公元1085年,神宗皇帝去世導致改革派失寵,以及司馬光所領導的保守派重新掌權,不久之後,王安石辭別人世,緊跟著司馬光也撒手人寰。兩位代表人物雖然死了,但新黨和舊黨的鬥爭並沒有一刻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二十年間,一會兒新黨上台,一會兒舊黨上台,宋王朝被黨爭折騰得精疲力竭。
按理說,這二十年間,正是遼帝國向宋帝國大舉發難的時機,可是他們卻沒有絲毫南侵的意思,其原因是他們已經自身難保了。
大草原上又崛起了一股新的足以把他們摧毀的力量——女真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