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康乾盛世相當威武(2 / 2)

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點是“改革”,可以說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

清朝有康乾盛世的說法,把雍正夾在了中間。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處於承上啟下的曆史時期,他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又為乾隆朝的繁盛準備了條件,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努力,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康乾盛世。

雍正跟秦始皇一樣,生前死後都有很多難辨真偽的傳說,而且都曾一度被冠以“暴君”的頭銜,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他們都得罪了人!

那麼作為九五之尊的大皇帝,有誰是他們得罪不起的嗎?

有!那就是儒家學派!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自不必說了。

雍正四年,皇帝頒下詔書,要求“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個政策,得罪了天底下所有的儒生,被當時以及後來的知識分子罵了幾百年,認為這是糟蹋讀書人,不把孔孟先師當一回事兒!

因為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官紳士大夫是從來不納糧,不服勞役的,他們是寄生在勞動人民身上的寄生蟲、吸血鬼。

雍正決定改變這一弊政,結果,他遭到了儒家學派的強烈反擊。這些人當然不敢正麵造反,他們隻在陰暗的角落裏搞一點小動作,試圖顛覆雍正的偉大形象,讓他身敗名裂。不得不說,在一段時間內,這些人成功了。

雍正的生前生後都有傳說:生前有人說,康熙皇帝並沒有傳位給他,是他毒死了自己的父親,篡奪了皇位。

死了之後,又有很多人編排他的死因:有的說,是被峨嵋派掌門女俠呂四娘給殺死的。有的說,是被宮女給勒死的。還有的說,是被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和林黛玉合謀害死的。

其實,經過現代史學家研究,雍正皇帝應該是煉丹而死的。

父親得罪了人,兒子當然也跟著吃虧,雍正皇帝的合法繼承人乾隆皇帝身上也有很多至今無法定案的傳說。

他的出身就是一個謎。

關於乾隆的生母問題,民間和野史至少有五六種說法,甚至有人說他根本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漢人。

那麼儒家學派為什麼如此關心乾隆的生母是誰呢?

因為乾隆的母親如果出身卑賤,會直接影響乾隆的皇位,如果乾隆的母親真的是一位漢人,則又關係到更為複雜的政治問題,很可能導致他皇位不保,這裏麵的用心,是非常歹毒的。

乾隆時期是清代強盛的頂峰,也是其衰敗的起點,各種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表麵的強盛掩蓋了內在的虛弱,歌舞升平的背後醞釀著衰亂的危機。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計地要敲開中國的大門,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但總體而言,清前期中國從曆史縱向看,無論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向,都是有所發展的、有所進步的,但從橫向看,相對於蓬勃發展的歐洲國家而言,中國已逐漸脫離了世界先進行列,並與西方各國在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方麵大大拉開了距離。

中國的曆史模式是:在出現兩三代有能力的統治者之後,王朝就陷入衰落。古老的帝國被王朝的創立者所重建,然後再一次土崩瓦解。清王朝也逃不出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