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讚美是建立人脈的敲門磚(2 / 3)

此時,亞當森微笑著聆聽,饒有興致。

亞當森看到伊斯曼談興正濃,使好奇地詢問起他的經曆。伊斯曼便向他講述了自己苦難的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母子倆如何在貧困中掙紮的情景,自己發明柯達相機的經過,以及自己打算為社會所做的巨額的捐贈……

亞當森由衷地讚揚他的功德心。

本來秘書警告過亞當森,談話不要超過5分鍾。結果,亞當森和伊斯曼談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一直談到中午。

最後伊斯曼對亞當森說:

“上次我在日本買了幾張椅子,放在我家的走廊裏,由於日曬,都脫了漆。昨天我上街買了油漆,打算由我自己把它們重新油好。您有興趣看看我的油漆表演嗎?好了,到我家裏和我一起吃午飯,再看看我的手藝。”

午飯以後,伊斯曼便動手,把椅子一一漆好,並深感自豪。

直到亞當森告別的時候,兩人都未談及生意。

最後,亞當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定單,而且和伊斯曼結下了終生的友誼。

4.發自內心的稱讚最能使人愉快有些人不是出自真心而是隨大溜,跟著別人說重複的恭維話,或者附和別人的讚美,這不僅使自己處境尷尬,還會引起被恭維者的反感。

古時候,朱溫手下就有一批喜歡鸚鵡學舌拍馬屁的人。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小憩時,無意中說了句:“好大柳樹!”

賓客為了討好他,紛紛起來互相讚歎:“好大柳樹。”

朱溫看了覺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樹,可作車頭。”

實際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讚歎:“可作車頭。”

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於是把說“可作車頭”的人抓起來殺了。

恭維如果是偽心的,會令對方認為是你在溜須拍馬,盲目地追隨別人的恭維更是如此。

恭維是一種藝術,不但需要合適的方式加以表達,而且還要有洞察力和創造性。

一位舉止優雅的婦女對一個朋友說:“你今天晚上的演講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當一名律師該會是多麼出色!”這位朋友聽了這意想不到的評語後,像小學生似的紅了臉……露出無限的感激。

沒有人會不被真心誠意的恭維所觸動。哈佛大學弗爾帕斯教授經曆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天氣又悶又熱,他走進擁擠的列車餐車去吃午飯,當服務員遞給他菜單的時候,他說:“今天那些爐子邊燒菜的小夥子一定是夠受的了。”

那位服務員聽了後吃驚地看著他說:“上這兒來的人不是抱怨這裏的食物,便是指責這裏的服務,要不就是因為車廂內悶熱而大發牢騷。19年來,你是第一個對我們表示同情的人……”

古諺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稱讚之辭從舌底間流出的時候,很大程度上,言語中包含的真誠百分比已經顯露出來,寫到被稱讚者的臉上,或者心中。所以隻有真誠的稱讚,才能使別人感到稱讚者是在發現他的優點,而不是作為一種明顯的功利性手段去稱讚他……從而使他自覺自願地“打開”稱讚者所需要的“金石“或者接受稱讚者在稱讚背後隱藏著的不滿,從而達到稱讚的最終目的。

5.稱讚要恰如其分

把握稱讚的要訣,就需要掌握稱讚的度,絕不可誇大其詞,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好感。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是個擅長稱讚的外交談判高手,他說:“你必須十分敏銳,因為大部分國家領導人都是非常敏銳的,他們不容易被人操縱,卻能操縱別人。你得運用你的智慧……去對付一個高智慧的人,還要使他馬上感到你的誠意和認真,最後,必須增加他的信心。

因此,在基辛格眼裏,所謂稱讚是使別人相信他能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當我們想邀女性約會時,可以適當地恭維她:“小姐,你的身段很美,公司有很多女職員但我認為你的工作能力比她們都強,如果我能跟你這樣漂亮能幹的小姐做朋友,真是我無上的榮幸!”也許當時並沒有征得她的同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小姐的內心裏肯定洋溢著喜悅之情,並且會擁有一天的好心情,如果再適當地努力幾次,肯定會成功。

恭維也可用間接的方式進行,比如某職工到公司對他的一位同事說:“我聽×××說,你這個人人緣好,愛交際,別人都喜歡你,我們做個朋友吧?”這種方式往往效果很好。

俗話說:對症下藥,量體裁衣。恭維也要“因人而異”,對於商業人員,如果說他學問好,品德高,博聞強識,清廉高潔,他不一定高興,而如果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現在滿麵紅光、印堂發亮,發財在即,他一定會很高興。對於政府官員,恭維他生財有道,定發大財,他可能會恨你一輩子,這時應該說他為國為民,淡泊名利,清廉公正。對於教授、教師,說他為人師表,學問淵博,思想深遠,妙筆生花,他聽了肯定高興。做什麼職業,說什麼恭維話,有道是“上山打柴,過河脫鞋。”不要弄得“牛頭不對馬嘴”,免得好意恭維人家一番,人家還覺得這是“亂彈琴”。

6.有創意的讚美更讓人受用陳詞爛調或者不著邊際的讚美隻會惹人生厭,讚美的直接目的是讓對方高興,如果你不低估人家的智力的話,讚美的話也得有新意才成。

一本書中說到,一位將軍聽到別人稱讚他美麗的胡須便大為高興,但對於有關他作戰方式的讚譽卻不放在心上,這種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讚美過這位將軍的英勇善戰及富於謀略的軍事才幹,但是他作為一個軍人,不論在這方麵怎樣讚美他,也隻是讚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會使他產生自豪感。然而,如果你對他軍事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讚賞,等於在讚詞中增加了新的條目,他便會感到無比的滿足。可見,在恭維他人時,捧出新鮮的意味來是多麼的重要。

大學問家錢鍾書先生的稱讚也像他的《圍城》一樣充滿智慧的創意,給人以新鮮而受用的感覺。

有一年冬他訪問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座談會上即席作了《詩可以怨》的演講。

開場白是:到日本來講學,是很大膽的舉動,就算一個中國學者來講他的本國學問,他雖然不必通身是膽,也得有鬥大的膽。理由很明白簡單。日本對中國文化各方麵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認的;通曉日語的中國學者也滿心欽佩和虛心采用你們的成果,我知道要講一些值得向各位請教的新鮮東西,實在不是輕易的事。我是日語的文盲,麵對著貴國漢學或支那學的豐富寶庫,就像一個既不懂號碼鎖又沒有開撬工具的窮光棍,瞧著大保險箱,隻好眼睜睜地發愣。但是,盲目無知往往是勇氣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慣語,說:“他發明了雨傘。”

據說有那麼一個窮鄉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來了,他湊巧拿著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撐了布,遮住頭頂,居然到家沒有淋得像落湯雞。他自我欣賞之餘,也覺得對人類做出了貢獻,應該公諸於世。他風聞城裏有一個發明品專利局,就興衝衝拿棍連布,趕進城去,到那局裏報告和表演他的新發明。局裏的職員聽他說明來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傘來,讓他看個仔細。我今天就仿佛是那個上注冊局的鄉下佬,孤陋寡聞,沒見識過雨傘。不過,在找不到屋簷下去躲雨的時候,棒撐著布也不失應急的一種有效方法。

這裏先講對日本漢學研究中國人不敢等閑視之,即使是中國專家在日本講中國學問,也要對聽眾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計。後段講自己不通曉日語,除了有勇氣之外,沒什麼資本。

殊不知,錢先生正是這種有意識的自嘲式的讚揚,使在座的所有日本聽眾既感動又受用。

7.讚美要具體才表明不是敷衍抽象的東西往往很難確定它的範圍,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讚美的東西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者的,這就是具體。如果要稱讚某人是個好推銷員,可以說“老王有一點非常難得,就是無論給他多少貨,隻要他肯接,就絕不會延期。”所謂深入、細致就是在讚美別人的時候,要挖掘對方不太顯著的、處在萌芽狀態的優點。因為這樣更能發掘對方的潛質,增加對方的價值感,讚美所起的作用會更大。

某市文化公司要建造一座影劇院。這一天,公司王經理正在辦公,家具公司的李經理找上門來推銷座椅。

“喲!好氣派。我從未見過這樣漂亮的辦公室,如果我有一間這樣的辦公空,我這一生的心願都滿足了。”李經理這樣開始了他的談話。他用手摸了摸辦公椅扶手:“這不是香山紅木嗎?難得一尋的上等木料哇!”

“是嗎?”王經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說:“整個辦公室是請深圳的裝修專家裝修的……”說罷,不無炫耀地帶著李經理參現了整個辦公室,興致勃勃地介紹設計比例、裝修材料……色彩調配,興奮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