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批評的藝術是說話高手的必修課(2 / 3)

換句話說,透過批評表現出自己的感情打動下屬的心,才是有成效的批評的說服。

要想真正打動下屬的心,達到說服的效果,絕不能把自己表現得完美無缺,高高在上地批評對方。這樣隻是使批評的一方獲得自我滿足,毫無半點成效。而應該將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看成是自己的,抱著希望對方能發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並予以糾正的心情。

也就是說批評對方也等於批評自己。因此,尤其是作為能左右別人的上司,必須以責己之心來批評部下,否則就收不到真正的批評效果。

“責人如責己”,這一點不可忘記。

5.要給被批評者解釋的機會人們常犯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到別人身上,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與人說話又把人置於等而下之的地位,自然對方不會服你。要想使批評真正發揮作用,就應先了解一下別人是怎麼想的。

很多人在努力想讓別人同意他自己的觀點時,常不自覺地把話說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銷員,常犯這種錯誤。要盡量讓對方說話,因為,他對自己事業和他的問題,了解得比你多。

即使你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也要向對方提出問題,讓對方講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許會很想打斷他的講話。實際上這時候你更需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放的心胸,要做得誠懇,讓他充分地說出他的看法。

盡量讓對方講話,不但有助於處理商務方麵的事情,也有助於處理家庭裏發生的矛盾。

芭貝拉·琳達和他女兒洛瑞的關係快速地惡化下去,洛瑞過去是一個很乖、很快樂的小孩,但是到了十幾歲卻變得很不合作,有的時候,甚至於喜歡爭辯不已。琳達太太曾經教訓過她……恐嚇過她,還處罰過她,但是一切都收不到效果。

一天,琳達太太放棄了一切努力。洛瑞不聽她的話,家事還沒有做完就離家去看她的女朋友。

在女兒回來的時候,琳達太太本來想對她大吼一番。但是她已經沒有發脾氣的力氣了。

琳達太太隻是看著女兒並且傷心地說:“洛瑞,為什麼會這樣?”

洛瑞看出媽媽的心情,用平靜的語氣問魏爾生太太:“你真的要知道?”

琳達太太點點頭,於是洛瑞就告訴了媽媽自己的想法。開始還有點吞吞吐吐,後來就毫無保留地說出了一切情形。

琳達太太從來沒有聽過女兒的心裏話,她總是告訴女兒該做這該做那。當女兒要把自己的想法、感覺、看法告訴她的時候,她總是打斷她的話,而給女兒更多的命令。

琳達太太開始認識到,女兒需要的不是一個忙碌的母親,而是一個密友,讓她把成長所帶給她的苦悶和混亂發泄出來。過去自己應該聽的時候,卻隻是講,自己從來都沒有聽她說話。

從那次以後,琳達太太想批評女兒的時候,就總是先讓女兒盡量地說,讓女兒把她心裏的事都告訴自己。她們之間的關係大為改善。不需要更多的批評,女兒再度成為一名很合作的人。

使對方多多說話,試著去了解別人,從他的觀點來看待事情,就能創造生活奇跡,使你得到友誼,減少摩擦和困難。

別人也許完全錯誤,但他並不認為如此。因此,不要責備他。試著去了解他,隻有聰明容忍、特別的人才會這麼做。

別人之所以那麼想,一定存在著某種原因。查出那個隱藏的原因,你就等於擁有解答他的行為、也許是他的個性的鑰匙。

6.有效批評下屬的技巧

批評的目的是希望他改正錯誤,隻有掌握了批評

的技巧,才能達到目的。

(1)以客觀、嚴肅、平靜的方式麵對員工。領導者通

過自由、輕鬆、非正式的方式處理問題則有利於促進人際交往活動,因為,在這種情境下員工會感到無拘無束。但是,批評的實施與這種情境完全不同。因此,作為管理者的領導者應盡可能地避免憤怒或其他情緒反應,而應以平靜、嚴肅、客觀的語氣來表述你的意見。

但也不要以開玩笑或聊家常的方式來減弱緊張的壓力。

這類舉動會使員工感到困惑,因為它們給員工傳遞了一種相互矛盾的信號。

(2)指明問題所在。當你與員工坐在一起時,要明確

指出你有具體針對這一問題的有關記錄。向當事人出示違規發生的日期、時間、地點、參與者及其他任何環境因素。要用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和界定過失,而不要僅僅引證組織的規章製度或勞動合同。你要表達的並不是違反規則這件事情本身,而是違規行為對整個組織績效所造成的影響。要具體闡明違規行為對員工個人的工作績效、對整個單位的工作績效以及對周圍其他同事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以解釋這一行為不應再發生的原因。

(3)討論不針對具體人。批評應指向員工的具體行為

而不是他的人格特征。如,一名員工多次上班遲到,就要向他指出這一行為如何增加了其他人的工作負擔,他的行為會影響整個部門的工作士氣等,而不要一味地指責此人自私自利或不負責任。

(4)允許員工陳述自己的看法。無論你有什麼樣的事

實或證據支持你的譴責,正確的工作方法應該是:給當事人一個陳述自己看法的機會。從當事人本人的角度來看,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發生?他對組織規則、管理條例和組織環境是怎樣理解的?如果在違規方麵你與當事人的觀點差異很大,你就應該做進一步的調查。

(5)保持對討論的控製。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希

望鼓勵開放式的對話,希望拋開控製而製造一種雙方平等的溝通氣氛。但在實施批評時卻不一樣。因為,違規者會利用一切機會將你置於守勢。也就是說,如果你不進行控製,他們就會控製。對員工的批評就是在權力基礎下的活動,要想鞏固組織準則和規程就必須進行控製。既要讓員工從自己的角度陳述所發生的事情,還要抓住事實真相,不要讓他們幹擾你或使你偏離目標。

(6)對今後如何防範錯誤達成共識。批評應包括對錯

誤改正的指導。在批評中,要讓員工談談他們今後的過失或違規行為,要讓他們製定一個改變此行為的計劃,然後安排出以後見麵的時間表,以便於評估他們每一次的進步。

7.對不該原諒的錯誤一定要嚴厲批評該嚴批的時候不能模棱兩可,做老好人,因為這裏麵有一個原則問題。

(1)對不能容忍的下屬的錯誤行為果斷進行批評作為上級,你對下屬保持一定程度的寬容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你毫無原則地容忍員上的不良行為,那就表明你還不太稱職。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個界限,員工偶然的一次小錯你可以不用計較,但如果員工接連不斷地犯錯,勢必會釀成大錯,出現更大問題。這時候你可不能再等閑視之了。該批評下屬時你一定要采取行動,千萬別心軟。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難以找到一個絕對有效的是非判斷標準來衡量自己和員工的行為。哪些東西可以接受,哪些東西無法令人接受,兩者之間的界線往往模糊不清,而且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理解。在確定這一標準時,個人的主觀判斷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你必須準確判斷出哪些是可以容忍的,哪些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如果員工在你麵前表現得很差,那說明他對你缺乏尊重,他也無法實現你對他的期望。作為一名管理者,你不能對此聽之任之。

當一個人跨越你可以接受的界限時,你應及時處理這些不良行為,如經常遲到、不懷好意的玩笑、惡作劇、不恰當的肢體語言、不尊重他人、貶低他人、背後說三道四、衣冠不整、時常抱怨、工作中處理私事、不守承諾、撒謊等等。對這類行為切不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等到事情不可收拾再去作決定。

身居管理者之位,你的員工每一分鍾都在觀察你。

你處理不良行為的方式,直接影響到員工如何看待你。

你必須在員工心目中建立一個明確的概念,即讓員工在心目中明確哪些是可以令你接受的,哪些則不能。對員工的行為你不必閉上一隻眼睛,假裝視而不見,因為他們會很快發現這一點。當你在製定一個你可以接受的標準之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一標準可以成為今後處理不能接受行為的依據。如果某人超越了這一界線,就應與他們談談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經過這些努力,你會發現,每個人將會檢點自己的行為,保證自己的行為令每個人接受,其中也包括你。

瑪麗·凱·阿什是美國的一個大器晚成的女企業家。

她重視妥善地管理人才,她認為,人才是一個企業中最寶貴的財產,企業管理的關鍵是人才管理,而人才管理的關鍵是貫徹紀律,賞罰分明。

她要求作為一名經理應盡量公正待人,誰犯了“天條”都一樣處置。瑪麗·凱·阿什在闡述她的做法時說:

“我每次遇到員工不遵守紀律時,都采取一種十分不同的方法。我的第一個行動,是同這個員工商量,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可改進工作。我提出建議並規定一個合情合理的期限。這樣,也許會獲得成功。不過,如果這種努力仍不能奏效,那我必須考慮采取對員工和公司可能都是最好的辦法。我常常發現,一個員工不貫徹紀律、工作老出差錯時,就決定不要他!因為貫徹紀律沒商量。”

(2)對孩子不該原諒的錯誤一定不能姑息

有一次,孩子放學回家沒寫作業,卻跟著幾個大孩子跑去打遊戲機,回來後還撒謊說去同學家看小動物了。

爸爸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沒有去找兒子,卻先把妻子叫到了跟前,單獨跟她商量。問她覺得應該怎麼辦,妻子對孩子的行為也大為惱火,於是氣呼呼地對丈夫說:“你看著辦吧,好好管教管教他。”

爸爸說:“我管可以,無論我怎麼管他,你都不要插手。”

妻子點點頭,表示默許。

於是丈夫把兒子叫到身邊,讓他在自己對麵站好,問道:“說實話,昨天下午去幹什麼了?”

“去同學家看小動物!”兒子回答得理直氣壯。

丈夫臉往下一沉,對孩子說:“給你一分鍾時間,好好想想,想清楚再說。”

難挨的一分鍾。

孩子低著頭,眼睛卻偷偷瞟父母。但從父母臉上,他什麼也看不到,於是有些心虛了。

再回答時,他戰戰兢兢地說出了實話。

“好吧,”丈夫說,“既然你說實話了,就還是個好孩子,但說謊的錯誤不能一筆勾銷,為了讓你記住這個教訓,罰你這周動畫片不許看,電子寵物沒收一周,晚飯後再把昨天的作業做兩遍。”

“啊?!不行。”兒子開始噘起嘴耍賴了,“作業我可以做兩遍,但不讓我看電視、玩寵物,絕對不行!”

“你撒謊對不對?”

“不對。”

“該不該罰?”

“該罰!”

“該罰就按我剛才說的去做。”爸爸有些火了。

“我偏不!”

“我看你再敢說‘不’字?”爸爸怒氣衝衝地站起來,瞪著眼睛衝兒子吼:“現在,你給我出去罰站,什麼時候想通了,向我承認了錯誤再進來。”

兒子求援似的向自己的媽媽望了望,發現媽媽沒有一點要幫自己的意思,隻好乖乖地出去了。

妻子這時站起來,對丈夫說:“行了,消消氣吧,孩子雖然該罰,可也沒必要罰那麼重嘛。我看你也很過分了。”

“說謊不是一般的壞毛病,輕饒他第一次他就會犯第二次,必須讓他好好記住。”